关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热应力损毁机理
周本濂,刘民治
摘要(Abstract):
本文首先讨论了测定复合材料性能数据的合适方法,并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分析了这种材料的特点;介绍了材料的多种损毁方式和断口形貌,讨论了材料的断裂特性和试验件的损毁机理;进而提出了在热应力计算时可供参考的几个物理模型;在简单介绍高温双轴加载装置的基础上讨论了材料的强度破坏准则和断裂破坏问题;重点介绍了材料和部件无损检测的几种新方法;最后介绍了有关的几个理论处理。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周本濂,刘民治
Email:
DOI: 10.14024/j.cnki.1004-244x.1987.04.00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张喜哲《脉冲法和共振法用于测定复合材料可行性的探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984年9月
- [2] Zhang Xizhe, He Guanhu and Zhou Benlian "Measurement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Anisotropic Materials by Conventional Methods",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Academia Sinica, 1st Asian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Conference. Proceedings. P. 283. 1986. 4.
- [3] 何冠虎、林雪荣、徐军、李坤、董淑清、邸忠起、黄毅、周本濂《复合材料导热行为的实验探测》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984年9月
- [4] 郑宗光、白良愈、巴力学,周本濂《高温热应变测试仪》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985年11月
- [5] 郑宗光、白良愈、巴力学,周本濂《复合材料的高温膨胀性能》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986年5月
- [6] 郑宗光、白良愈、巴力学、周本濂《复合材料的高温弹性模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986年6月
- [7] 郑宗光、白良愈、巴力学、周本濂《复合材料的高温压缩模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986年6月
- [8] 顾震隆等《一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模型和强度准则《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室》1985年10月
- [9] 刘文川、李敏军、穆在勤《复合材料断裂与断口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986年7月
- [10] 刘文川、李敏军、穆在勤《复台材料损毁判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986年5月
- [11] 苏会和、刘兴志、刘民治《复合材料断裂断口(SEM)图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985年3月
- [12] 苏会和、刘兴志、刘民治《复合材料断裂断口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985年9月
- [13] 苏会和、刘兴志、刘民治《复合材料烧损状态的观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986年6月
- [14] 穆在勤、刘文川、李敏军《复合材料轴向Ⅰ型加载的断裂特征》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986年5月
- [15] 何冠虎、娄林波、付鸿玉、董淑清、王恒、周本濂《双轴拉伸装置应用情况简介》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986年7月
- [16] 娄林波、何冠虎、董淑清、王恒、周本濂《高温双轴拉伸可行性探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986年7月
- [17] 叶庆和、苏会和、张喜哲、娄林波、刘文川、周本濂,周兆祯、董曙光《复合材料的X光计算机断层检查技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1984年11月
- [18] 叶庆和执笔《复合材料的X光计算机断层检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984年4月
- [19] 张立新、李黎光、刘文川、周本濂《X射线显微术的新应用--复合材料的编织结构分析与微缺陷的无损检测》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985年11月
- [20] 白良愈、郑宗光、巴力学、周本濂《复合材料高温蠕变性能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986年6月
- [21] 白良愈、郑宗光、巴力学、周本濂《复台材料强度系数的不变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986年6月
- [22] Zhou Benlian, Dong Lianke and Zhang Xizhe, "The Homogenizationtransformation in Solving the Heat-Conduction Equation of Nonhomogeneous Materials",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Academia Sinica, 1st Asian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Conference, Proceedings, P265, 1986, 4.
- [23] 周本濂、董连科、张喜哲《求解非均匀材料导热方程的均匀化变换方法》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全国热物性学术报告会论文,1984年10月(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