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明亮;周敬恩;柴东朗;
根据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微观失效方式,从能量角度推导颗粒增强体临界体积分数表达式,该表达式包括增强体颗粒尺寸、基体屈服强度、增强体颗粒附近形变耗散功和界面区宽度等与颗粒增强体临界体积分数之间的关系。超过该临界值,复合材料强度将降低,即出现"降强"效应。
2007年05期 No.22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宇民;张云龙;赵晓静;韩杰才;
采用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作为分散剂,制备稳定性好的碳化硅水基悬浮液。着重分析pH值、分散剂含量、固相含量以及表面改性处理等因素对碳化硅悬浮液分散特性的影响,试验确定聚乙烯亚胺的最佳用量。对碳化硅粉体进行表面处理,使得碳化硅悬浮液最大固相含量体积分数从44%提高到54%(表观黏度小于1Pa·s)。
2007年05期 No.224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2K] [下载次数:6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孔小东;杨明波;童康明;朱梅五;
采用不同焊接工艺制备10CrNiSiMnCu钢焊接接头的腐蚀试样,通过室内挂片和电化学测试,探讨焊接工艺对焊接接头腐蚀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认为,接头各区夹杂物、化学成分和微观组织的差别,是导致接头各区耐蚀性差异和不同种类接头耐蚀性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熔合区由于成分、组织的不均匀,微观缺陷和焊接残余应力的存在等促使该区容易发生沟槽状腐蚀;焊接过程中输入的线能量较高,是造成埋弧焊接头的耐腐蚀性比其手工焊接头好的主要原因。
2007年05期 No.224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夏卿坤;刘志义;李云涛;余日成;周杰;
研究Al-Cu-Mg-Ag-Zr合金在165℃时效组织与性能的变化,并采用欠时效态(165℃×2h)的试样进行200℃及外加应力为200MPa的高温持久试验。结果表明,欠时效态的试样在高温持久下,随时间延长,其剩余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强度峰值出现在持久20h。延伸率变化与强度变化基本相似。持久100h后,合金力学性能相对欠时效态无明显下降,显示出优良的热稳定性。
2007年05期 No.224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龚建勋;刘正义;曾德长;闻立时;
偏振片薄膜化有利于液晶显示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化和轻量化。二向色性蓝蒽酮改性引入磺酸基,偏光分析表明其水溶液中分子自组装为溶致液晶相,织构呈带状。在600~730nm可见光波段,改性蓝蒽酮涂布薄膜的偏振效率可达到80%以上,满足实用要求,而厚度仅有0.4~1.2μm,划痕测试表明薄膜与玻璃基片的结合强度较好。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试结果显示,稳定化处理后薄膜的光学透过率下降,偏振效率基本不变;表面形貌分析表明,微裂纹产生是导致其光学透过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随膜厚增加,薄膜偏振效率提高,可见光波段的偏振性能改善,但光学透过率下降。试验结果表明,改性蓝蒽酮偏振薄膜具有良好的耐热和耐湿热性能。
2007年05期 No.224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宇松;曹国洲;逯庆国;侯小宝;龚朝辉;郭红燕;吴敏;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高振实密度超细银粉的制备工艺;制备的超细银粉为球形、表面光洁、无团聚,d90、d50、d10与平均粒径d分别为1.85、0.79、0.34、1.11μm,振实密度高达4.5g/cm3。试验结果表明,在银粉的还原生成反应中,溶剂去离子水用量与分散剂用量是其中两个主要的影响振实密度的因素。
2007年05期 No.224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6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冀建平;才鸿年;李树奎;
基于两种不同成分、两种不同热处理状态的亚共析钢的帽型试样强迫剪切实验,在Hopkinson压杆的不同速度加载条件下,研究了材料动态响应的微结构特征,分析了铁素体含量对绝热剪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铁素体含量的减少,剪切带宽度越窄,绝热剪切越敏感。
2007年05期 No.224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宏伟;赵国志;张伟;夏松林;
反应装甲干扰射流过程实际上就是射流与运动薄板相互作用过程。根据射流侵彻薄板的主特点,应用Szendrei公式,得到了射流侵彻静止薄板扩孔规律,并在该模型基础上,推导在高速射流作用下运动飞板孔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数值计算结果一致。
2007年05期 No.224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东初;吴桂香;潘晖;李文芳;梁弈清;
为替代有毒的铝合金表面铬酸盐传统处理工艺,研究以Ce(NO3)3为主盐、H2O2为成膜氧化剂的稀土转化膜处理液,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转化膜制备工艺,探讨SrCl4、NH4VO3两种成膜促进剂对改善成膜效果的影响,通过SEM、EDX、XRD等微观分析,对表面转化膜的微观形貌与成分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氧化剂的引入与工艺优化可以在40℃低温下生成有较好外观与耐蚀性的转化膜,处理溶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成膜促进剂能够改善成膜效果,转化膜的主要元素组成为Al与Ce的氧化物。
2007年05期 No.224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蔡晓红;王德石;许跃彩;
纳米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制备高性能陶瓷材料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途径。为获得性能优良的PZT压电陶瓷,满足水声换能器的应用需要,试验针对化学沉淀法制备PZT超微细粉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合成了一次颗粒小于10nm、平均粒径40~50nm的PZT超微细粉。检测结果表明,化学沉淀法是制备高性能PZT超微细粉体的合理方法,粉体颗粒细小、活性好、尺寸分布范围窄,适合制备高性能的PZT压电陶瓷。
2007年05期 No.224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顾冰芳;徐国跃;任菁;罗艳;蔡刚;
采用固相反应方法制备名义组成为Cd1-xZnxS三元系半导体颜料。利用X光衍射表征体系的结构,结果表明,最终实验产物均为纤锌矿结构。测试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以及3~5μm和8~14μm双波段红外发射率,研究Cd/Zn配比对光谱特性的影响,探讨发射率随波长、配比及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机理。
2007年05期 No.224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贾树卓;郭学锋;徐春杰;张忠明;吕涛;
对用石墨型铸造方法制备的Mg2Si/Mg-Al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多道次往复挤压及时效处理,以探讨该材料组织与硬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Mg2Si/Mg-Al复合材料经往复挤压7道次后,Mg2Si相分布均匀且小于30μm,基体晶粒尺寸<10μm,复合材料硬度为150.7HV,与铸态相比提高了22.5%;挤压后的材料经215℃时效6h后,硬度为163.9HV,较铸态提高了33.3%。硬度的提高得益于基体组织、Mg2Si和Mg17Al12的细化,而时效后硬度进一步提高是由于固溶到基体中的Al原子以颗粒状Mg17Al12相析出。
2007年05期 No.224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兰晓华;杨淑勤;黄宁康;
在GH140高温合金钢基体表面采用磁控溅射沉积NiCoCrAlY涂层,并用电子束进行熔凝处理。分析结果表明,电子束熔凝使NiCoCrAlY涂层与基体形成组分梯度变化的混合层,提高了涂层与基体的结合程度。涂层经1000℃和1100℃,10h的对比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在1000℃时,Cr扩散至表面,由于CrO3的挥发而迅速损耗,但Y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Cr的损失速度。1100℃时起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来自Al、Ti、Si、Mn等,Al的内氧化抑止了Al的外扩散。
2007年05期 No.224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薛茂权;黄之德;王乾;熊党生;
用粉末冶金热压制备了不含石墨以及添加了3%石墨的镍铬基合金,考察两种合金在900℃时的等温氧化行为,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材料的氧化产物。结果表明,不含石墨时,合金表面氧化生成尖晶石结构的NiCr2O4以及Cr2O3,从而抑制了材料的氧化速度。加入石墨后,由于石墨的氧化分解,在材料表面生成了疏松的Cr2O3,使材料的氧化增重增加。
2007年05期 No.224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付勇涛;刘静;刘武群;邱长生;
借助7.62mm穿甲燃烧弹测定了硬度40~53HRC、15mm厚Si-Mn-B装甲钢临界安全角,作为抗弹性能的表征值,测定对应靶板的力学性能,对抗弹性能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临界安全角为因变量,靶板力学性能为自变量,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和Turbo-Basic编写的多元逐步回归程序建立了Si-Mn-B装甲钢临界安全角与力学性能之间的数学模型,再通过模型预报,选择出最佳抗弹性能与力学性能之间的数学模型θ°=15.3189+8.1031×(dHB)-0.0049×(Rm)-0.0443×(Akv)+0.1214×(A),并得出了力学性能对抗弹性能的影响程度依次为dHB>Rm>Akv>A。
2007年05期 No.224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淑莲;何养民;李忠周;
超大直径铝合金环形件是运载火箭关键联结件,研究开发大型铝合金环件的轧制工艺是我国航天工业的需求。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在国产5m径-轴向数控轧环机上进行了5m铝合金环件的轧制工艺试验,采用合理、可行的轧制工艺,成功的轧制了Φ5000mm/Φ4707mm×300mm铝合金环形件。该轧制工艺高效、节材、环件精度高。
2007年05期 No.224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朱利萍;鲁闯;熊仁章;
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MS)及盐雾试验等测试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铝合金稀土铈盐转化膜的结构、组成成分及其致密性对其耐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膜层中的稀土铈元素有效地抑制铝合金的点蚀行为,极大地提高其耐蚀性,转化膜的致密性对提高铝合金的耐蚀性能起决定作用。
2007年05期 No.224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