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Ordnance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用工业废钢冶炼优质合金钢应当注意杂质元素问题

    王仪康,刘文礼,韩元琦

    <正> 一、前 言 目前国外钢铁工业对炼钢原料的纯净度问题相当敏感,据最近美国矿冶工程学会年会上的一篇专门报告介绍,近年来由于在机械上应用各种合金钢的比例日益增加,结果工业返回废钢中的铜、镍、钼、锡和铬的含量也增加了,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做为炼钢原料的废钢的质量。 国外在冶炼如石油专用钢管、石油化工工程和热电站工程等要求长期在高温、重腐

    1985年02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 ]
  • 35CrMnSiA钢表面裂纹断裂韧性值K1E的测试和研究

    严文,田幼敏

    <正> 一、前言 目前,断裂力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已经较好地解决了穿透性裂纹试样的断裂问题,并在失效分析和工程设计中获得较好的应用。然而,在工程中多数低应力脆断都由非穿透型的表面裂纹失稳扩展所引起。因此,对于表面裂纹断裂韧性的研究和测试更具有实际意义。 35CrMnSiA钢在兵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有关该钢断裂韧性的研究,尤其是表面裂纹断裂韧性的研究甚少。在实际生产中,有些产品往往只强调强度而忽略了

    1985年02期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回火弹簧钢准解理断裂与磷偏聚的关系

    李炳生,阎建国,王茂林

    <正> 一、引 言 一些研究表明,磷、砷、锡、锑等杂质元素在晶界富集到足够的量,引起沿晶断裂,是回火脆性的根本原因。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回火结构钢的脆性断裂,不是沿晶断裂,而是准解理穿晶断裂。 有人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两种结构钢的断裂行为与显微组织的关系,认为回火后准解理断口的出现,是Fe_3C沿孪晶马氏体的内孪晶界及板条马氏体的条界析出

    1985年02期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30CrMnMoTiA钢在轻武器上的应用

    袁桂芳,厉树忠

    <正> 30CrMnMoTiA钢是立足于我国资源、为代用30CrNi3A、25CrNiWA等含镍钢而研制的新钢种。它具有低的过热敏感性、较好的淬透性、抗回火性和较小的回火脆化倾向,经淬火、低温回火后具有细小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强度和韧性配合良好,其常规力学性能还达:σ_b≥155公斤力/毫米~2,σ_(0.2)≥135公斤力/毫米~2,σ≥9%,Ψ≥45%,α_K≥6。 30CrMnMoTiA钢用于生产五六式冲锋枪和六三式步枪枪机框。机框是枪上重要的运动受力部件,力学性能要求较高。虽然该钢淬透性较好,但较难适应多种热处理方

    1985年02期 22-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镁合金机轮液态模锻探讨

    新征机械厂液态模锻课题组

    <正> 一、前言 机轮是直接关系到飞机安全的重要受力部件。随着我国航空技术的发展,对机轮的性能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般的铸造方法已不能适应,国外多数机种已应用铝合金模锻件代替铸件。我国由于受锻压设备和模锻技术的限制不得不采用“锻坯加工”,这不仅使机轮生产过程复杂化,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而且也保证不了质量。机轮生产工艺问题成为新机发展的关键之一。为了寻求机轮生产新途径,适应新机研制的需要,我们从

    1985年02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紧圆筒残余应力的X射线测定

    王茂林

    <正> 一引 言 用X射线法测量圆筒残余应力沿层深分布,一般采用逐次剥层法。利用外剥层法测量圆筒、圆柱应力分布的方法国内外都有介绍,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剥层时由于车削加工使外表面附加了应力,因此每次车削后都必须进行电解抛光以除掉加工层,不但耗时费工,深度也不易掌握。米谷 茂发展了的Schaal方法是内表面膛削,用照相法测量内表面残余应力,此方法可用来测量孔部周围切线方向的应力,但不宜用来测

    1985年02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卸荷法快速测定σ0.2

    蔺志新

    <正> 许多材料由于物理屈服点不明显,所以根据材料在服役中的不同要求,人为地规定在拉伸过程中标距部分的残余伸长达到原标距长度的0.1%或0.2%时的应力为这种材料的屈服强度。 由于σ_(0.1)和σ_(0.2)的测定方法相同,只是引伸计放大倍数和残余变形量△L不同,所以仅以测σ_(0.2)为例,对这种测量方法加以说明。 在国家标准GB228-76中,用引伸计法测σ_(0.2)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卸荷法,另一种是直接加荷法。直接加荷法测起来速度快、失误少,可靠性高,但是由于在测试当中计

    1985年02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测定渗碳层深度的讨论

    孟献民

    <正> 渗碳是目前机械制造工业中应用相当广泛的一种化学热处理方法,通过对低碳零件的表层进行渗碳,以获得不同于心部的良好机械性能。为了使渗碳零件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性能,作为检验渗碳零件的重要手段之一——精确地测定渗碳层深度是很重要和很有意义的。 一、国内外现行的渗碳层深度测定方法 在我国,渗碳层深度的测定,至今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标准。归纳起来有下面三种量取方法: 1.从表面量取到出现均匀的原始组织处,即渗碳层深度=过共析层+共析层+过

    1985年02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计算机在材料技术中的应用

    <正> 计算机应用技术正在日益(虽然较缓慢)地深入材料科技领域。据国外近年来对计算机在材料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的调查介绍,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 1.金属和聚合物材料选择数据库; 2.热处理和钢的淬火控制; 3.相图计算;

    1985年02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纯钨中14种杂质元素的发射光谱分析

    王梅芳

    <正> 一、前 言 随着国防科研的飞跃发展,纯钨中有害杂质元素的分析已成为我们日常检验中一项重要任务。测定纯钨中杂质元素方法很多,其中以光谱载体分馏法为主。实验证明,钨配样品中如果不加入载体而只与碳粉混合,则易挥发的钨酐在弧烧过程中转变为难挥发的WC和W_2C形式,同时被测杂质元素也能形成难挥发的碳化物,致使被测元素谱线强度极其微弱,所以必须选择合适的载体,使钨酐在弧烧过程中转变为难挥发的碳化物,

    1985年02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西德研制105毫米动能弹

    <正> 据《国际防卫评论》1984年第9期介绍,西德军方从以色列IMI公司购买了105毫米穿甲弹,似乎是由于西德弹药厂家都在120毫米弹上下功夫,西德工业界不再打算研制和生产105毫米穿甲弹。莱茵金属公司指出,这是一种错觉。

    1985年02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铸造技术的新进展

    佟天夫

    <正> 一、近代铸造技术的发展趋向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能源、材料、机械、冶金与化学工业的发展,为铸造技术提供了赖以发展的物质和能量资源,检测技术的近代化又为铸造过程的监视与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和丰富的信息,所有这些,使铸造技术逐渐摆脱了经验与技艺的束缚。经验理论化、技艺科学化已成为近代铸造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向。这种趋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综合化、二是定量化、三是微观化。

    1985年02期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能激光热处理

    D.N.H.Trafford ,T.Bell ,J.H.P.C.Megaw ,A.S.Bransden ,丁宝文

    <正> 从六十年代初开始,激光已由实验室中的“珍品”而发展成为尖端的工业工具。起初,这种新工具主要用于工业上的钻孔和切割。但是随着健全可靠的高能激光装置的逐步发展,现在激光已经用于焊接和表面处理。在工业上激光淬火是一种经济可行的金属加工工艺,并且能直接与较低花费的常规工艺如感应淬火相竞争。 鉴于激光束的限域度和高能密度,使它不同于大多数的常规热源。它不应该认为是“整体”热处理,例如沉淀硬化、球化、正火及其它整体淬火工序等。因此,多数工业

    1985年02期 53-6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制模用蜡配方(续)

    Robert A.Horton ,庞维光

    <正> 商业蜡 从上文可以看出,“蜡质”的特性和脂族碳氢化合物及它们的衍生物的关系最为密切。支化、环化或不饱和的存在会改变它们的某些特性,但不会改变它们基本的蜡质性质。甚至在油酸的情况下,不饱和会使它在室温下呈液态,但仍保持其基本的蜡质特性。如将它冷却直到凝固,它就会成为一种蜡质的固体。可以有各种取代基存在而使其特性发生显著的变化,但其基本的蜡质特性仍然会保留不变。

    1985年02期 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杆弹侵彻机理文摘

    黄宗伟

    <正>1.长杆侵彻力学综——T.W.Wright;AD-A131152/1,1986,43页 本文对当前流行的分析长杆体弹道撞击若干简化模型作出了述评。首先为人们所重视的理论是长杆体侵蚀模型,

    1985年02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计算机化的材料性能的贮存、恢复和使用

    <正> 大家知道,为了使设计和生产的各种机械设备保证耐用性和使用的可靠性,在设计过程中要对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进行预测。为此,人们必须事先了解所设计的部件预定施加的载荷量的大小和负载循环数,及产品使用条件下的温度和腐蚀环境。此外,为了测定是否产生疲劳或断裂,还必须了解材料在使用条件下的性能,而准确地预测使用寿命则取决于对材料性能和使用条件的事先确定的能力。

    1985年02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