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大云,王天宰,陈南平
本文是以粒状贝氏体双相钢氢致延迟断裂实验工作为基础,广泛研究了其氢致延迟断裂特性和断裂特征,得出并讨论了粒贝双相钢的氢致断裂平衡特性曲线;观察并研究了氢致断裂的起裂相、裂纹扩展路径以及断口和金相组织的对应关系。经研究认为,粒状贝氏体双相钢的氢致脆性相是铁素体以及铁素体-马氏体小岛交界面而不是小岛本身,这要归因于粒状贝氏体双相钢的结构是在延性的铁素体基体上存在着高碳高强度马氏体小岛。
1987年05期 1-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乔有为,门学勇
本文用金相方法研究了热变形参数对35CrMoA钢奥氏体组织的影响,并通过建立热变形奥氏体再结晶图反映出热变形后奥氏体所处状态(加工硬化、部分再结晶或完全再结晶)的一般规律。
1987年05期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谢长生,曹念荪,崖昆
本文对弥散强化机制以实验进行论证,结果低温时(≤7Q0℃)适用Orowan机制,较高温度(>700℃)时Orowan公式需加修正,此时可以用位错局部攀移MC质点的理论描述强度随温度的变化。
1987年05期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卢新(火冈),严焕伦,杨永进
本文研究了临界点间热处理对新钢种20CrMnSiNi2A钢的第二类回火脆性及对两种钢(20CrMnSiNi2A钢和D6AC钢)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界点间热处理不仅可减小钢的第二类回火脆性,也可抑制钢的第一类回火脆性。
1987年05期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曼娜,程爱琴,康振海,张忠
本文研究了GCr15钢冷模具经高温固溶碳化物细化和四次循环快速加热淬火使奥氏体超细化的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固溶预处理可使碳化物显著细化并均匀分布,碳化物尺寸由0.9~1.2μm减少为0.3~0.4μm。经四次循环快速加热淬火,晶粒由8级细化为14级。双细化处理后,消除了常规淬火组织的“黑白区”,并提高了位错马氏体相对数量,使材料在保持高强度、高硬度情况下,显著改善了塑性和韧性,特别是断裂韧性提高和多次冲击寿命大幅度增加,获得了最佳的强韧性配合。用以处理冷模具可防止早期脆断,提高使用寿命。
1987年05期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7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韩树林
,高希田
本文闻述了提高PCrNilMo钢强度等级的依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实践和试验表明,PCrNilMo钢的强度具有很大潜力,随着冶炼工艺的进步,其潜力更加突出。实验证明,提高钢的强度等级在火炮上应用是可行的。为了巩固和扩大这一成果,本文提出将PCrNilMo钢的强度等级由σ_p≥735.5MPa提高到σ_p=900~1000MPa的措施与设想。
1987年05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赵宝荣
基于裂纹尖端弹-塑性应力和应变的分析,提出一个疲劳裂纹扩展模型。模型表明,疲劳裂纹生长速率可以通过裂纹尖端区域的应力、应变来计算。应力、应变的计算是基于HRR理论解。文中假定第Ⅰ应变区宽度为X~*,它并不是一个材料常数,而是随外加应力的大小而变化,最小值与△J_(th)相对应,而最大值和△J_c相对应。模型不仅考虑了高应变区的累积损伤,而且也考虑了整个塑性区内的累积损伤,从而得到下列计算公式利用模型计算求得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和实验值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颇好。
1987年05期 43-4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霍炳印,王利峰,刘志勇
本文叙述了真空磁控反应溅射沉积TiN涂层的基本原理和试验方法;对碳素工具钢刀具和硬质合金刀具进行了工艺试验;测定了涂层性能、进行了切削性能测定,使刀具寿命普遍有提高,最高达六倍的良好结果。
1987年05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阎英
本文通过对常规热处理后的T10钢制4.2mm冲头的过早失效分析和断口形貌特征分析,从中找出了该类冲头过早失效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进方案。其结果是采用T12A钢制冲头,用新的热处理工艺后的使用寿命比T10钢制冲头在常规热处理后的使用寿命提高了4~5倍。
1987年05期 51-5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杉下润二
,战克忠
以碳粒、片状石墨和陶瓷粒子为分散材料,用离心铸造方法制取了Al-11%Si铝合金复合铸件,并检测了其耐磨性和耐冲击性。所得结果如下: 1.当分散粒子和合金溶液不湿润时,添加氧化性陶瓷或金属粒子,能形成最理想的铸件表面复合层。2.如果放在铸型中的分散材料与基体金属的相对位置不变,那么分散层的厚度,基本上取决于铸造温度和重力倍数G值。3.分散层厚度为0.75mm的复合铸件,其冲击性约比基体合金AC3A的冲击性降低一半。4.含WA700粒子的复合铸件,其耐磨性比AC3A原始铸件约提高三倍。
1987年05期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黑川壮夫
,张存信
<正> 1.所谓维泰克工艺维泰克工艺是由维奇(R.E.Wiech)发明并发展的。该工艺是从1960年开始的火箭固体燃料的发展过程中发现的。这种工艺并不是一般的粉末冶金或者HIP特殊粉末冶金的延续,而是从完全不同的观点出发的。这种工艺的特点表现为,只用徒手调
1987年05期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村上阳太郎
,胡玲
<正> 金属的强度或高或低都是因为位错的存在所致。根据位错强化理论,金属可达到相当高的强度,只是因为延伸率、韧性将下降,因而限制了强韧化的程度,实用材料的强度仅为理论断裂应力的10~30%。表2列出了不含位错的“晶须”(whiskers)所具有的理论强度(强度高达10~3kgf/mm~2),但这种直径为1μm左右、长度最多为毫米级的纤
1987年05期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茂山
<正> 中国兵工学会金属材料学会于1987年2月19日至22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了1987年度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金属材料学会委员、学报编委会委员以及有关单位的代表共29人。会议由中国兵工学会金属材料学会付主任委员夏学坚主持。首先,由中国兵工学会
1987年05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娃
<正> 兵器工业金属材料专业情报网西南片区网1986年年会于1987年3月10至13日在安顺市召开。来自15个单位的2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议题为:①片网1986年工作总结;②工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情报调研汇报;③联络员情报工作经验交流,④通过1987年活动计划;⑤表彰优秀联络员。
1987年05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文山
<正> 美国陆军材料工艺实验室(MTL)拥有一台新高能X光机,它能穿透25mm厚的钢、贫化铀、钨或装甲钢板,以显示材料内部的组织特征和缺陷。该设备(Varian Linatron型)可用来检验试样,如车辆构件,军械构件、桥梁和装甲钢板。MTL无损检验室主任Alfred L.Broz称,“此新设备非常有利于提高MTL对材料的检验分析能
1987年05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