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Ordnance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硼韧化Ni3Al多晶体的微观机制

    严文

    本文介绍了含硼Ni_3~-Al合金形变缺陷的透射电镜分析结果。研究表明,Ni_3~-Al名义成分的微小偏差和微量硼元素对Ni_3~-Al多晶体的形变缺陷组态和堆垛层错能有着明显的影响,晶内和晶界上堆垛层错的消失以及位错可动性的增加,可能是硼能显著韧化富镍Ni_3~-Al多晶体的直接微观机理之一。

    1991年02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兵工学会焊接学会召开学术交流会

    <正> 中国兵工学会第三届焊接学术交流会暨焊接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于 1990年11月7~12日在浙江省普陀山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46人。 会议由中国兵工学会焊接学会副主任委员陈伯蠡教授致开幕词。焊接学会副主任委员肖世航研究员作了“关于焊接学会成立十周年的工作报告”,介绍了兵器工业“八五”焊接技术发展规划设想并听取了代表们的意见。

    1991年02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晶粒尺寸与热模钢的高温塑性

    乔学亮,胡镇华,崔昆

    本文测试了热模钢4Cr5MoV1Si的晶粒尺寸和高温塑性。利用计算机回归出了晶粒尺寸与高温脆性间的定量关系式。并探讨了晶粒尺寸对高温塑性的影响。

    1991年02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低合金高强钢在高温浓碱溶液中的断裂机理

    王来生

    本文利用动态裂纹的电化学测试结果,分析研究了高温浓碱溶液中氢在碱脆断裂中的作用机理,以及快扫描极化曲线的钝化电位区对动态裂纹的阻滞能力。

    1991年02期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锈钢在氧化剂中的腐蚀与电化学行为研究

    杨树祯

    红烟硝酸常作为火箭燃料的氧化剂,用1Cr18Ni19Ti不锈钢制造的起动活门弯管接头,在与氧化剂接触过程中常发生腐蚀、结垢、堵塞管路、甚至穿孔渗漏氧化剂的现象。氧化剂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其组成常发生变化,特别是磷酸浓度降低和水含量增加,对金属的腐蚀影响很大。通过对管接头材料及腐蚀产物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不锈钢腐蚀破坏的实质,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1991年02期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色列的Armadillo反应装甲

    肖三江

    <正> 据美刊《国际防卫评论》1990年第四期报导,以色列为美军提供了一种称为Arma-dillo的反应装甲,用于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它可防中口径破甲弹,同时也能增强对动能弹的防护能力,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它使M2/M3A1布雷德利能防30mm弹丸,M113A1人

    1991年02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稀土元素对氮化层组织形态和疲劳性能的影响

    程先华,丁定远,陆明炯

    本文研究了在气体氮化渗剂中加入微量稀土元素对渗层组织和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在氮化时被渗入到钢的表层起了微合金化作用,改善了渗层组织,稀土氮化处理后的弯曲疲劳极限,较普通氮化处理的有所提高。借助于扫描电镜观察,探讨了氮化层疲劳的机制。

    1991年02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班牙的反应装甲

    肖三江

    <正> 据美刊《国际防卫评论》1990年11期报导,西班牙军队希望在1991年初能决定是采用被动装甲还是反应装甲来加强它的AMX30坦克。Sarta Barbara的方案是一种新的SBBR反应装甲。SBBR系统包含标准的元件,炸药的层数与尺寸随安装车辆而定,要求车体的最小厚度为20mm的钢板(或与之相当的厚度),采用在车体结构上焊接螺母

    1991年02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40Cr钢喷丸强化规律

    李金魁,王长利,张瑞平,姚枚,王仁智

    本文对40Cr钢淬火后200℃和550℃回火的两类试样,进行了多种规范喷丸和后处理,测定5×10~6次循环基数的疲劳极限,并进行了断口分析。根据疲劳源位置和疲劳极限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两种类型喷丸强化曲线,该曲线的横座标采用了新的喷丸强度度量参数——残余压应力区宽度Z_0~-。最后给出了喷丸后磨光和不磨光两种状态下的优化喷丸准则。

    1991年02期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接近理论成分的莫来石试制成功

    孙红妹

    <正> 佐贺县窑业试验场用天然粘土矿物成功地制成了大致接近理论莫来石成分的高质量针状莫来石。 该场以SiO_2和碱含量低的新西兰高岭土为原料,挤压成厚度为0.25mm的薄片,干燥后以1650℃ 2小时烧成,之后在2.3~4.6%的HF(35~50℃)中边通过超声波作用边进行玻璃相的溶解析出处理。玻璃相充溶解时针状莫来石漂浮在溶液中成为白色悬

    1991年02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铬铸铁的研制

    黄勇,樊发珍

    本文研制三种不同成份的中铬铸铁。文章研究不同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以及不同成份、组织对中铬铸铁机械性能和抗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从金相组织、机械性能和耐磨性测试表明:中铬铸铁机械性能已接近高铬钼白口铁水平,其耐磨性是45钢的3.4倍,而成本与45钢相近。

    1991年02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超硬铝LC4合金热处理工艺研究

    王德云

    本文研究了LC4合金的淬火过烧显微组织的起始温度、最佳淬火温度、时效温度;探讨了不同淬火温度下显微组织的变化与办学性能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最佳淬火、时效热处理工艺。

    1991年02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4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深冷处理提高高速钢刀具寿命

    孙日增

    <正> 深冷处理是七十年代未提出的一种新工艺,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在深冷处理研究与应用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深冷处理是指温度在-130℃以下的冷处理。据资料介绍,通过深冷处理可使残留奥氏体几乎全部转变为马氏体;在显微组织方面出现微细化并析出很多细小的碳化物粒子,使耐磨性显著

    1991年02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甘永学,吴云书

    综述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概况,对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工艺作了介绍,并对碳/铜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认为进一步完善制备工艺和深入性能研究是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重点。

    1991年02期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高温合金

    张存信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和发展,综述了合金的特性和韧化方法,以及其应用前景。

    1991年02期 54-5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粉末压实材料的自延续高温(燃烧)合成

    H.C.Yi ,J.J.Moore ,梁民宪

    粉末压实材料的自延续高温合成(SHS)是目前正在发展的一种生产陶瓷和其它新型材料的新工艺技术。这种工艺也称为燃烧合成。它与一般的生产上述材料的工艺相比,具有节省能源和费用的优点。同时,快速加热和冷却有可能生产具有新的、甚至独特性能的亚稳定材料。本文评述了已经进行和正在进行的有关这种鼓舞人心的高技术材料生产工艺的研究,分析了某些基本理论,这最终将促进整个工艺参数控制的改进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1991年02期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一九九一年学术活动预报

    李茂山

    1991年02期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著名有色金属压力加工专家——马龙翔

    李茂山

    <正> 马龙翔,男,汉族,1912年12月出生,浙江杭州人。他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马叙伦先生之子。现任东北工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东北工学院有色金属压力加工教研室主任、有色金属系主任、副教务长、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东北工学院学报》主编等职。曾兼任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顾问,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加工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技术经济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协会经济技术顾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学会金属

    1991年02期 7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

    王永清

    <正> 据美刊《Military Technology》1990年第10期报导,艾布拉姆斯坦克在M1A1的基础上又有新改进。现M1A2坦克由美通用动力公司地面装备部研制,1990年6月完成样车,1990年10月投入试验。据美军一份报告称:该坦克攻击力增加54%,防护力、命中率及杀伤率都增加了一倍,戎备状态可靠性达97%以上。 M1A2的核心技术在于坦克中心电子系统集成包。该系统提供了一个军标高速数据

    1991年02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