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Ordnance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低合金余热淬火马氏体球墨铸铁磨球通过技术鉴定

    李茂山

    低合金余热淬火马氏体球墨铸铁磨球通过技术鉴定由包头钢铁学院冶金系青年教师郭长庆等人研制成功的新型低合金余热淬火马氏体球墨铸铁磨球,采用冲天炉化铁、金属模具铸球、铸造余热淬火、低温回火生产工艺,磨球中不含贵重合金元素,其力学性能σb≥1000MPa,α...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铈对Fe3Al室温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

    郭军,张忠铧,孙扬善

    在二元Fe3Al中添加适量的铈(Ce)可以显著提高合金的室温强度和塑性,尤其是将微量Ce加入三元Fe-28Al-2Cr合金时,室温延伸率可达22.2%。XPS研究表明,这是由于Ce的加入钝化了合金表面的氧化膜,抑制或推迟了Al和环境水汽的反立。此外Ce的加入导致了Fe3Al基体的晶粒细化和第二相颗粒的析出。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缺口滚压强化后残余应力应变分布的数值模拟

    王立东,阮雪榆,陈楚杰,胡奈赛

    缺口零件滚压后,由于塑性变形而引起的残余压应力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其疲劳性能。研究了用平面应变压入模型来模拟滚压过程的可行性,并通过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缺口根部表面以下的残余应力应变分布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详细讨论了材料强度、缺口半径r以及压下量△h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文中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正火45钢疲劳过程中的强度退化规律

    林晨,谢里阳

    一些金属材料在疲劳过程中不断疲劳硬化和损伤,其机械性能也将不断地变化。根据疲劳过程中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提出一个金属材料强度退化量的新定义,它与热力学势建立起来的强度退化模型相结合,从而得到一个新的强度退化方程。将该退化方程应用到正火45钢中,结果表明具有满意的工程精度。对于其它的一些金属材料也可以建立类似的方程。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铜基形状记忆合金断口及第二相形貌观察

    吴望子,赵忠兴,王红卫,杨大智

    用SEM对不同组织状态的铜基形状记忆合金的断口进行了观察,用TEM对断口上萃取的第二相质点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组织状态的断口均为韧性断裂断口,引起断裂不连续性的第二相质点是铝铜金属间化合物,新奇的第二相形状使CuZnAl形状记忆合金具有独特的断口形貌。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著名冶金与金属材料科学家──李依依

    李茂山

    著名冶金与金属材料科学家──李依依李依依,1033年10月出生,江苏省苏州市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钢铁冶金专业。曾先后在本溪钢铁公司第一钢铁厂、辽宁省冶金设计院及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工作。现为中科院院士、金属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科协委员...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五二研究所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查

    李茂山

    五二研究所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查1995年12月5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科委、包头市科委和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共同主持会议,并邀请内蒙一机厂、内蒙二机厂、包头稀土研究院、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参加,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SiC-TiC陶瓷韧化机制探讨

    赵宝荣,王建军

    采用CVD法合成SiC-TiC陶资,探讨了TiC含量与断裂韧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TiC体积含量为40%时,断裂韧性高达7.0MPa·m1/2韧化效应归功于闭合效应以及弯曲效应。断裂韧性与体积含量之间存在KIC=[(KIC0)+Bvi] KIC0=(1+A)KICm关系。建立的韧化模型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磷含量对超高压水晶釜体用钢冲击功的影响

    马毓馨,牛俊慧,李宝臣

    对超高压人造水晶釜体用钢的磷含量与冲击功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生产中的釜体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建立了磷含量与屈服强度、冲击功的关系式,确定生产屈服强度σ0.2≥960MPa、夏比V型缺口冲击功AKV≥34J的超高压人造水晶釜4级釜体,钢中磷含量界限控制在≤0.015%范围内,钢对回火脆化不敏感,能够满足超高压人造水晶釜的设计和安全使用要求。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理化检验的地位作用现状和发展对策

    李茂山

    论述了理化检验在生产与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评述了我国理化检验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搞好理化检验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极端氮化法

    极端氮化法日本住友金属矿山和电子工业两家株式会社共同开发出新的离子氮化法──“极端氮化法”。这种方法具有其它方法所看不到的优越处理特性和较好的生产特性,可望应用于各种材料的零部件。极端氮化法是在外热式炉的真空容器内,在氨和氢混合气体中,使用直流等离子...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用电子辉光进行金属表面改性的新方法

    用电子辉光进行金属表面改性的新方法日本真空机械的研究企业──真空精工(神奈川县)开发出用电子辉光照射金属材料表面、使其部分熔融来进行表面改性的加工法。能提高与钢螺钉紧固的铝螺母的强度,此项技术己在宇航及铁道车辆等方面使用。该公司自1990年用电子辉光...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塑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杨蕴林,席聚奎

    综述了超塑技术在模具加工及提高模具寿命中的应用实践及发展前景。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兵器材料动态力学的发展与对策

    谢海华

    分析了兵器材料动态力学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一些对策。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冲击加载作用下铁和镍的高应变率变形

    杨超,经福谦,张万甲,杨中正

    采用飞片碰撞试验,研究了纯铁和纯镍的动态变形机制及其特点。结果发现:位错的生成率是有限的,最大仅是4.78×1018cm-2·S-1。对应的最大应变率是8.5×105s-1,位错的最大速度是18.9cms-1。在最大冲击波压力下,材料的最大剪切应力是剪切模量G的1/26。剪应力、位错速度和位错的生成与冲击波压力的关系是符合常规变形机制的。在实验所用的压力范围,位错不会均匀生核和以超声速移动。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单晶超合金DD3的拉伸断裂行为

    曹鹏,张源虎,吴仲棠,代修彦

    采用SEM、T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单晶超合金DD3在低应变速率下的拉伸行为。结果表明:单晶超合金DD3在拉伸过程中,滑移具有强烈择优性;宏观断口都比较平坦,但在微观上均呈现塑断特征;拉伸变形时位错对切割γ′粒子是其主要的变形机制。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含钽光学玻璃的X射线分析

    黄良钊

    实验确定了Ta2O5-K2O-SiO2系统玻璃形成范围,采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其玻璃结构和得出结构参数,并由此讨论了钽硅酸盐玻璃结构模型。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