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Ordnance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Al2O3P)/ZA4-3锌基复合材料的硬度性能研究

    陶杰,崔益华,肖军

    对用流变铸造法制备的Al_2O_(3P)/ZA4-3复合材料的硬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_2O_(3P)的加入明显提高了锌合金的室温和高温硬度:Al_2O_3颗粒含量、颗粒直径和环境温度是影响该复合材料硬度的重要因素。此外,还研究了150℃以下循环热处理以及淬火、回火处理对该复合材料硬度性能的影响。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功能梯度铝基非晶态合金

    功能梯度铝基非晶态合金日本Tohoku大学材料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与YoshldaKogyoKK(Ykk)合作研制了一种成分随材料厚度方向渐变的非晶态铝合主,该合金是由反应溅射的方法制造的。与单相复合材料相比,这种材料显示出优越的梯度功能特性,其耐热...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微变形空冷贝氏体模具钢性能研究

    陈秀云,杨志刚,方鸿生

    研究了微变形贝氏体模具钢(C12)的合金化设计及性能。C12在空冷后可得到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它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及较高的淬透性。由于热应力及组织应力较小,因而满足复杂型腔模具的高硬度及微变形的性能要求。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见金属材料浆体冲蚀腐蚀形貌观察与分析

    傅仁利,朱敦伦,强颖怀

    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几种常见金属材料的浆体冲蚀、腐蚀形貌进行了低倍和高倍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碳钢和铸铁试样表面不仅存在典型的磨粒冲蚀磨损形貌──微切削和变形磨损,而且还出现了浆体冲蚀剥落坑。不锈钢和高铬铸铁等耐蚀性较好的材料表面只出现了微切削和变形磨损。浆体中磨粒的冲饱和浆体中腐蚀性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导致耐蚀性差的试样表面出现大量冲蚀剥落坑的主要原因,同时冲蚀剥落坑的出现也是造成试样表面材料加速流失的主要原因。抑制腐蚀性因素的作用,使得试样表面只出现磨料粒子的微切削和变形磨损,因而材料流失速度大大降低。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陶瓷块尺寸效应对抗弹性能影响的研究

    高平,董家禅,孙庚辰

    研究了陶瓷块尺寸对其抗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块尺寸变化对其抗弹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分析和讨论了两者的影响原因,从而为合理地选取抗弹陶瓷块尺寸提供依据。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轧后直接淬火低碳装甲钢的微观组织和性能

    董瀚,李桂芬,王步震,陈南平

    设计和冶炼了一种低碳低合金轧后直接淬火装甲钢,采用控轧和轧后直接淬火工艺生产钢板。对微观组织和抗弹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GY4和GY5装甲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轧后直接淬火钢的变形奥氏体扁平形态保留至淬火组织中,转变后的板条马氏体细小;DQ钢的背面强度极限与中碳GY4和OY5钢相当。用DQ钢取代中碳装甲钢,将大幅度提高焊接性能并节约合金元素。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感应淬火在预制破片弹中的应用

    马碧刚,张建华

    分析了预制碎片弹弹体在热处理过程中采用的感应淬火工艺。将感应淬火工序放在部分精加工后进行,可获得良好的综合效果。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国外科技动态

    国外科技动态铝陶瓷复合材料日本的IohiharaSeito研制了一种陶瓷覆盖的铝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其方法是将氧化铝类陶瓷细粉熔融喷涂到铝材上。这种材料的优点是:既具有铝的高导电性与低密度特性,同时又具备了陶瓷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蚀性能。这种材料有希望代替...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环境(协调)材料及其研究现状

    刘江龙,丁培道,左铁镛

    介绍了环境材料的概念及其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INCONEL718高温合金的发展

    董建新

    概述了INCONEL718合金的特征、材料性能的研究进展及合金研究过程中的冶金工艺、Nb偏析、热加工及组织稳定性等热点问题,着重阐述INCONEL718合金(相当于我国的GH169合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7 ] |[阅读次数:0 ]
  • 国外火炮新型轻质材料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倪桂敏

    综述了国外火炮新型轻质材料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我国火炮新材料技术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陶瓷基复合材料横向热残余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李革

    提出了陶瓷基复合材料横向热残余应力的计算模型,并做了有限无计算分析,给出了热残余应力的分布图,提出热残余应力是影响界面性能的重要因素。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钨合金材料X射线应力常数研究

    南俊马,何家文,李洪兵,陈文涛,李世君

    以生产用的不同成分的钨合金材料加工成等强梁试样,用不同粒度砂纸磨削以模拟实际表面加工状态。用CoKα和FeKαX射线,分别标定了试样的(222)和(310)两组晶面的应力常数值,并探讨了钨含量和加工状态对应力常数的影响。实验表明,对于选定的钨合金,成分变化对应力常数值影响不大,随着加工程度增加,应力常数值减小。表面塑性变形量的大小,用衍射谱线的半高宽值表征,并建立了应力常数与半高宽的经验关系,则可根据半高宽值,确定出实际生产中不同加工状态下的应力常数值,测得的残余应力值更为接近实际值。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Si3N4陶瓷材料中的钙镁铁锰

    郝廷,胡文骏,牛素琴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Si3N4陶瓷材料中钙、镁、铁、锰杂质元素。试样经Na2CO3-KNO3高温熔融,盐酸酸化,高氯酸冒烟硅酸脱水,加入氯化镧为释放剂消除共存元素干扰,标准加入法测定。方法快速简便,应用效果良好。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计算机硬磁盘的基体材料

    计算机硬磁盘的基体材料铝硬磁盘基体材料,早在30年前计算机硬盘开始研制的时候就已经被采用,而且现在仍被广泛采用。铝硬盘的制造要经过一系列的多道工艺,其中包括:铝板模压,热处理,镜面抛光,涂底漆及磁性材料涂层。目前硬磁盘基体材料趋向增加一些新材料,包括...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陶瓷材料氮化硅中氧含量的分析

    邓景顺,穆春杰,赵春波

    通过对助熔剂、脉冲加热电流、试样的称取量等诸条件的试验研究,制定出测试速度快、精度好、准确度高的隋性气体熔融红外检测氮化硅中氧含量的分析方法。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著名材料科学家──王润

    李茂山

    著名材料科学家──王润王润,1929年6月出生,北京市人。1947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唐山钢厂接管组组员,1949年秋派回唐山交通大学冶金系继续学习,195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53年在北京留苏预备部学习,后派往苏联莫斯...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涂层Ti纤维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

    何贵玉,李烈凤,储双杰,张太贤,蔡学章

    研究了涂覆Al_2O_3的Ti纤维增强γ-TiAl基复合材料,分析了界面结构和力学性能特征。结果表明,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在Ti纤维表面涂覆Al_2O_3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使TiAl合金的弯曲强度从449MPa提高到573MPa,即提高了28%;弯曲挠度变化不明显;Ti纤维与TiAl基体间的界面反应层厚度由原来的30μm减小到20μm。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Al2O3f)/Al-5.5Zn复合材料界面的TEM研究

    张喜燕,秦蜀懿,张继红,刘世楷,高庆

    利用TEM研究Al_2O_3短纤维增强Al-5.5Zn基复合材料的纤维/基体界面结构及形态,结果表明,该材料中存在三种形态的界面:纯净界面、含扩散过渡层界面、含少量第二相界面,过渡层厚度为25~250nm,第二相为初生Si。界面形态复杂的原因在于预制件中纤维取向及分布不均导致凝固过程中熔液各部分按不同条件凝固。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