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明,陈玉如,吴厚政,张琪
以 10mol%MgO -PSZ为基础 ,研究了添加 5 .7mol%、7.4mol%和 9.1mol%CeO2 的 (Ce,Mg) -PSZ陶瓷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 :材料的耐高温老化性随CeO2 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微观结构分析证实添加CeO2后高温时PSZ材料发生css-ZrO2 →t-ZrO2 +MgO分解 ,延缓了css-ZrO2 →m -ZrO2 +MgO分解。同时CeO2 和MgO有效地稳定了c -ZrO2 和t-ZrO2 。
2001年03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清池,左孝杰,徐庭献,王裕斌
研究了软性铌锑—锆钛酸铅Pb(Sb1/ 2 Nb1/ 2 )ZrTiO3 (简称SN)系及硬性锑锰—锆钛酸铅Pb(Mn1/ 3 Sb2 / 3 )ZrTiO3(简称MS)系压电陶瓷电场E3 和应变S1的关系。压电方程为S1=d3 1E3 ,在弱电场下为线性关系。随着电场增加 ,压电应变系数d3 1变大 ,从而不再是常数。当电场E3 增大到某一值时d3 1有极大值 ,我们称此电场为饱和电场Es。软性SN三元系压电陶瓷的退极化电场Ed 为 12 .7kV/cm ,小于它的矫顽场Ec(13.6kV/cm)以及d3 1极大值 (-45 7pC/N)时的饱和电场Es(14kV/cm)。而硬性MS三元系压电陶瓷的退极化电场Ed 和d3 1极大值 (- 2 0 2pC/N)时的饱和电场Es相等 ,均为 2 4kV/cm ,大于它的矫顽电场Ec(18.6kV/cm)。软性SN三元系压电陶瓷在较低的电场下就可产生很大的应变。而硬性MS三元系压电陶瓷可以施加很大的反向电场
2001年03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宗昌,杜志伟,朱文方,曹东奎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的方法 ,研究了H13钢不同回火温度下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H13钢在 30 0℃~ 6 30℃温度范围内回火 ,显微组织经历了由回火马氏体组织向回火托氏体组织的转变过程 ,在 5 2 0℃左右出现二次硬化峰。但在二次硬化峰出现时没有发现合金碳化物相的析出。
2001年03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8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吕珺,金志浩,郑治祥,丁厚福
采用压痕 -弯曲强度法获得了Al2 O3 -SiCw和Al2 O3 -TiCp两种复合材料的阻力曲线 ,结果表明 ,与基体材料相比 ,两种材料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阻力曲线行为。其中Al2 O3 -SiCw复合材料显示出更为优越的抗裂纹扩展能力。通过SEM观察及理论分析可知 :材料的增韧机理及显微组织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001年03期 14-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觉明,包小平,李建平,陈平
研究了热压SiCw/BAS复合材料的六方 -单斜晶型转变、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中SiC晶须的存在阻碍单斜钡长石晶种促进六方 -单斜晶型转变 ;SiC晶须能显著改善BAS玻璃陶瓷基体的力学性能。增韧机制主要是裂纹偏转和晶须断裂 ,增强机制主要是载荷传递。另一方面 ,SiC晶须 /基体界面存在的玻璃相不利于晶须拔出和桥接增韧效应 ,玻璃相的高温软化降低复合材料的高温强度。
2001年03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艾家和,董建新,胡尧和,谢锡善
利用X -射线应力仪和扫描电镜分别测试、观察了 4Cr13线材轧后不同冷却速率下表面宏观应力和微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表面裂纹是因冷却速率过快所造成的。
2001年03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牛玮,胡伟晔,龚朝辉,罗守靖,李金平
采用机械合金化工艺由Cu、Cr粉按重量比各半合成CuCr预合金粉 ,然后用爆炸压实工艺制备真空断路器用电触点材料CuCr合金。着重研究了爆炸压实工艺参数对CuCr预合金粉爆炸压实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不同的爆炸工艺参数 ,都能爆炸成型得到密度超过相对理论密度 ( 92 % )的CuCr合金 ;另外 ,双管装置优于单管装置 ;提高装粉密度对爆炸成型有利。随着装药密度、药粉比或药粉筒比的增加 ,爆炸坯密度先逐渐提高 ,而后减小 ;球磨时间对爆炸坯密度影响较为复杂。
2001年03期 25-2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周琦
根据电子束改性材料在油润滑条件下的磨损试验过程的分析 ,对大量数据如负荷和摩擦力矩进行了归纳 ,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加载速率和不同负荷对磨损过程的影响 ,并提出了油润滑条件下的滑动摩擦磨损存在临界磨损负荷PL。PL 反映了摩擦过程的规律 ,负荷小于PL 时 ,摩擦副材料的磨损率决定了摩擦过程将趋于稳定 ;负荷大于或等于PL 时 ,摩擦副接触面发生磨损切削反应 ,加剧磨损过程 ,引起摩擦系数跳变。摩擦系数与加载速率有关 ,但受临界磨损负荷PL 制约。
2001年03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汪德志,陈剑宣,黄宁康,滕盘成,郑振华,吉忠昌
含镍量不同的钢结合金与普通碳钢通过不锈钢焊条或硬质合金焊条进行焊接 ,并对焊接剖面作显微组织结构观察以及界面区域的显微硬度及抗拉强度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焊接件的抗拉强度不仅与钢结合金中镍含量有关 ,也与焊条材料有关。
2001年03期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梁红玉,任安峰,朱宇明
研究覆膜陶瓷粉末在选择性激光烧结过程中的热应力场 ,分析烧结过程中各种工艺参数同烧结件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编制相应的程序对其热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 ,从而优化工艺参数 ,确保烧结件质量。
2001年03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君武,郑治祥,丁厚福,汤文明,邹正军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Fe/SiC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和烧结机理 ,并分析了工艺过程及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 0 50℃左右烧结时能有效控制界面反应 ;界面反应及材料的烧结以固相扩散为主 ;碳化硅粒子表面涂覆金属镀层及基体合金化既能有效改善界面结合又能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尤其是耐磨性的提高最为显著。
2001年03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张立文,裴继斌,陈騢騑,张国梁
应用本系统可建立不同钢种的热物性参数库和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工艺参数库。建立了激光相变硬化过程的传热模型 ,应用有限元或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激光相变硬化过程的温度场及组织场。计算出的温度场和组织场可以用图形的方式直观地显示出来。激光相变硬化区宽度和深度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为工艺优化提供了依据。
2001年03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云,吴红,尚福军,邢文芳
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与 4 2CrMo钢进行了真空扩散连接。采用扫描电镜对连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成分分布进行了初步地分析。研究发现 ,母材与中间层发生了扩散反应 ,采用加入中间层的真空扩散连接TiAl金属间化合物与 4 2CrMo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
2001年03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戴丽娟
分析了 1 4MnMoVN钢正火后在不同温度回火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该钢正火后的“中温块状组织”在回火过程中第二相的析出是提高 1 4MnMoVN钢强韧性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最佳正火 +回火工艺。
2001年03期 48-4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明波,潘复生,丁培道
对铸件凝固组织形成的计算机模拟及利用各种数值计算方法所取得的模拟成果进行了评述 ,重点介绍了晶粒形核和生长的理论数学模型 ,同时分析和比较了这些数学模型所存在的问题 ,最后展望了铸件凝固组织模拟的发展方向。
2001年03期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王改莲,吴翠微,董建新,谢锡善
综述了Inconel71 8合金中体心立方α-Cr相的析出规律 ,提出了在Inconel 71 8合金中与α -Cr析出相有关的尚待解决的问题。
2001年03期 55-5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汤金芝,李益民
概述了金属注射成形 (MIM )技术的基本工艺过程及其特点 ,从几种MIM典型工艺分析入手介绍了MIM技术的发展状况 ,最后介绍了该技术在兵器工业中的应用。
2001年03期 59-6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丽娜,张麦仓,李晓,谢锡善
总结了国内外粉末高温合金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研究概况 ,包括非金属夹杂物特性的研究 ,夹杂物的存在对粉末高温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以及解决夹杂物问题的各种措施方法的研究进展。
2001年03期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秦长虎,杨艺竹
穿甲弹从同口径到次口径、从钢质弹身材料到高密度钨、铀合金弹身材料的发展变化 ,使穿甲威力产生了两次飞跃。在长径比和弹身材料密度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时 ,研究弹托材料 ,减少消极质量将是穿甲弹的又一次飞跃。本文介绍了几种新型弹托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2001年03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