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Ordnance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火炮复拨器拨动子的SHS火焰喷涂Al2O3基陶瓷涂层修复

    王建江;杜心康;薛锦;潘希德;刘宏伟;

    针对某型火炮复拨器拨动子的磨损失效,研究了采用SHS反应火焰喷涂Al2O3基复相陶瓷涂层技术对表面进行修复的工艺方法,涂层组织结构、成分、界面结合状况以及磨损性能。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修复后的表面涂层主要由Al2O3陶瓷相、Al2Cu3金属间化合物相以及Cu和Cu2O相组成,各相以长条片状相互嵌合平行于基材表面分布,呈典型的层片状喷涂形态;涂层与基体通过Ni-Al底衬相连,基体与底衬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而底衬与涂层之间既有机械结合,又有冶金结合,结合强度达19.8MPa;涂层耐磨性明显提高,其磨损失量为3.9×10-10g/(kgrmin)。··

    2006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宁波市材料学会

    2006年0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TiAl金属间化合物基/陶瓷复合装甲材料

    范爱国;

    2006年01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剪切应变模式下超细共析片层组织演变研究

    夏少华;王佳;田刚;王经涛;

    利用等径角挤压法ECAP(EqualChannelAngularPressing)对具有超细共析片层结构的Zn-22%Al(质量分数,下同)合金进行8道次变形,大部分片层转变为双相等轴晶,晶粒尺寸约为1.6μm。该转变发生是由于ECAP过程中材料承受剪切应变,应变能累积诱发再结晶,从而形成等轴晶双相结构。这与片层结构经以施加正应变为主的传统压力加工方法处理所获得的微观组织有显著区别。

    2006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热挤压快速凝固AZ91D镁合金棒材的组织与性能

    徐春杰;郭学锋;张忠明;贾树卓;刘礼;

    用单辊快速凝固(RS)薄带在330℃热挤压制备了直径Φ14mm的AZ91D合金棒材,用OM、SEM、TEM和XRD分析热挤压前后组织的变化,研究了热挤压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热挤压后RS薄带之间焊合良好,挤压态棒材的抗拉强度较普通凝固铸态高55.9%;屈服强度高77.6%;伸长率与铸态相当;维氏硬度和布氏硬度均有较大提高。热处理后,快速凝固挤压棒材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没有明显变化,伸长率却提高了5.6倍。在RS薄带的挤压过程中过饱和的á-Mg单相固溶体中有少量β-Mg17Al12相脱溶析出,而热处理后有较多细小的β-Mg17Al12相析出,室温拉伸断口呈塑性断裂特征。RS薄带挤压材料的抗拉强度不仅依赖于其本身的微细组织,而且和挤压加工过程密切相关。

    2006年01期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高速电弧喷涂Fe-Al/Cr3C2复合涂层摩擦氧化机理研究

    徐维普;徐滨士;张亚余;葛雷;

    使用T11及THT07-135高温磨损实验机对高速电弧喷涂(HVAS)Fe-Al/Cr3C2复合涂层进行了滑动摩擦特性的研究,用SEM观察分析了磨斑的形貌和成分、涂层截面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摩擦副对Fe-Al/Cr3C2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影响不大;载荷增加,涂层表面的磨痕增宽,摩擦因数与磨损率减小,磨痕处的氧化物和烧结物增多;温度对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影响不大,高温下的“跑合”期比常温下的短;涂层的磨损机理主要是剥层磨损,在高温高载荷的磨损条件下,磨痕处出现氧化物和烧结物,在剥层磨损的同时还存在部分粘着磨损。

    2006年01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2DC/Si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分析

    潘育松;徐永东;陈照峰;成来飞;张立同;熊党生;

    采用氧-乙炔烧蚀试验研究了2DC/Si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并对2DC/SiC复合材料在氧-乙炔焰流烧蚀条件下的烧蚀机理和烧蚀物理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密度对材料的烧蚀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材料的线烧蚀率呈下降的趋势,当密度提高3.4%时,材料的线烧蚀率下降65%。同时,C/SiC复合材料在氧-乙炔条件下的烧蚀机制是热氧化烧蚀、热物理烧蚀和机械冲刷的综合作用。

    2006年01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7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CeO2对Mg-PSZ陶瓷显微结构和相组成的影响

    蔡舒;申志平;董政;李金有;

    在氧化镁部分稳定氧化锆基质原料中加入不同含量的CeO2,研究烧结、热处理过程中(Ce,Mg)-PSZ显微结构和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CeO2的加入可促进高温下Mg2+在固溶体中的扩散,避免MgO在晶界偏析,有利于晶界净化;随CeO2含量增加,烧结体中晶粒尺寸减小,四方析出体更为稳定,不规则形态的立方氧化锆晶粒和波浪式晶界明显增多。通过热处理,相邻立方晶粒中四方析出体相互交联,最终(Ce,Mg)-PSZ基体中的晶界消失,颗粒合并,析出体交联形成连续态网络结构。

    2006年01期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细晶铸造K4169合金微观组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韦家虎;董建新;张麦仓;曾燕屏;赵京晨;

    比较细晶铸造工艺和普通铸造工艺获得的K4169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手段,分析两种工艺所获得的合金的金相组织、断口形貌以及组织中相成分,并探究两种工艺获得的合金组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热控法获得的K4169细晶合金,细晶铸造组织为细小均匀的等轴晶,且组织中Laves相和δ相的数量比普通铸造获得的合金少很多,碳化物数量略多;细晶铸造K4169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其拉伸强度、屈服强度比普通铸造要高,塑性稍低;持久强度却有很大的提高,是普通铸造的3.5倍左右,细晶铸造K4169合金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等综合力学性能。

    2006年01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钨合金材料锻造变形强化的组织与性能及其再结晶行为

    史洪刚;齐志望;尚福军;田开文;

    对不同锻造变形量的钨合金材料组织、性能及其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变形量的增加导致了钨合金组织的“纤维化”和强度的提高,变形钨合金在低于液相烧结温度以下热处理时,其再结晶过程缓慢,再结晶晶粒所占比例较小且比较细小。在液相烧结温度以上热处理将会迅速完成其再结晶—球化—晶粒长大的过程,此过程将导致变形强化效果丧失,力学性能下降。

    2006年01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新型铜爆炸成形弹丸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贾万明;史洪刚;张全孝;姚懂;张先锋;陈惠武;

    利用ALE算法对新型铜爆炸成形弹丸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同时进行了EFP成形X光摄影试验。在模拟和试验过程中以T2军用紫铜和工业纯铁药型罩作为对比,进行三种罩材、三种壁厚药型罩的EFP成形模拟与试验,获取三种罩材对比EFP形体和性能参数,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符合很好。结果表明新型铜EFP较T2紫铜的抗拉断能力较强,具有明显的优势。分析了新型铜药型罩材料在产品上的应用前景。

    2006年01期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2006北京国际材料周即将举行

    2006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速破片对半无限厚钢靶的侵彻试验研究

    侯海量;朱锡;梅志远;谷美邦;王晓强;

    进行了典型高速破片对半无限厚45号钢靶侵彻试验,并根据Tate-Alekseevskii弹体侵彻模型及理想刚塑性材料模型假定,推导了高速破片冲击下,半无限厚钢靶的侵彻深度计算公式,提出了靶体的抗侵彻阻力以及靶体材料动态屈服强度的计算方法,计算侵彻深度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结果表明:半无限厚45号钢靶的抗侵彻阻力约为5.246倍静态屈服强度;在平面应变侵彻条件下,当弹速为500~1300m/s时,45号钢的动态屈服强度约为静态屈服强度的2.998倍;弹体的临界侵彻速度为319.9m/s,冲击速度小于临界侵彻速度时不会发生侵彻。

    2006年01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铸铁件的镍-磷合金化学镀工艺及性能研究

    宋宏峰;李忠厚;

    对铸铁件进行镍-磷化学镀以提高其耐蚀性能。对镀层的成分分布、表面形貌、镀层硬度及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变化、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及镀层的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镀层磷含量为6%~8%,属中磷镀层;镀后,试样表面硬度得到大的提高,热处理可进一步提高表面硬度。镀层均匀、致密、孔隙率低且与基体结合牢固;划痕试验中当施加的法向力超过60N时,涂层与基体间才有裂纹产生:电化学极化试验结果表明,化学镀后,铸铁的抗腐蚀能力获得很大的提高,腐蚀率从6.337E-2mm/a减少到1.914E-2mm/a。

    2006年01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ZnO纳米陶瓷的I-V特性

    秦秀娟;邵光杰;刘日平;王文魁;

    采用连续成型工艺压制纳米ZnO素坯,常压烧结制备了高密度纳米ZnO陶瓷。场发射扫描电镜显示,纳米ZnO陶瓷体微观组织紧密、晶粒尺寸和密度分布均匀。在小电流区测定了纳米ZnO陶瓷的I-V曲线。结果表明,高密度纳米ZnO陶瓷具有良好的非线性伏安特性,其非线性系数高于传统的ZnO陶瓷。

    2006年01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回转叶片式磁流变减振器的特性研究

    马久河;吕建刚;张磊;李猛;

    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回转叶片式磁流变减振器的阻尼力计算模型,通过原理性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提出了可调倍数的概念,指出了获得较大的可调倍数是回转叶片式磁流变减振器获得实际应用的关键技术。对如何提高可调倍数提出了一些看法。

    2006年01期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ZrB2-SiCw超高温陶瓷材料的研究

    李金平;韩杰才;李庆芬;孟松鹤;张幸红;

    将SiC晶须与ZrB2基体原料按配比混料,然后热压制备了晶须增韧ZrB2基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性能与显微组织。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rB2复合材料密度较高,其相对密度为98.5%。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比较低,其平均值为1.95MPa·#m。在等离子电弧加热器上烧蚀9s钟不碎裂;其质量损失随烧蚀时间延长而增加,两者之间近似呈平方关系。复合材料热压坯的组织为晶粒尺寸相近、成分均匀的组织,在等离子电弧加热器上烧蚀5s钟后,部分韧化相开始熔化飞出,留下孔洞。

    2006年01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5)

    2006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宁波)新材料及产业化国际论坛成功召开

    2006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爆炸加载下钨合金破片分布的试验研究

    曾家庆;王迎春;李树奎;王富耻;

    将95W和97W的单筒和外衬复合两种结构的模拟弹装填B炸药后,在爆炸洞中静爆,回收破片进行统计分析和断口观察,并研究弹体结构对破片质量、形状分布和微观断裂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衬复合结构由于提高了爆炸载荷下钨筒裂纹的形核率而提高了钨合金的破碎性能,使破片平均质量减小,回收率降低,近似于等轴状的破片比例增加;不同弹体结构的95W和97W的破片断口均为近乎100%的钨颗粒穿晶断裂。

    2006年01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化学镀层与涂层复合多层结构雷达波吸收性能研究

    王智慧;骆武;夏志东;胡传忻;

    以纳米铁酸镍钴铁氧体复合Co粉、羰基铁粉等为吸收剂,并采用化学镀层,进行了单层、双层和三层涂层的试验研究。以期通过多层复合,获得既有良好的阻抗匹配同时又能对入射电磁波有效衰减的吸波涂层。采用纳米铁酸镍钴复合微米钴粉为吸收剂的单层雷达波吸波涂层;羰基铁粉与纳米铁酸镍钴复合微米钴粉的双层涂层,以及双层复合涂层+镀镍层的三层复合层结构,三种涂层厚度均为1mm,研究了三种涂层的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双层复合涂层的吸波性能较单层涂层在低频段有较大的提高,纳米铁酸镍钴复合微米Co的双层复合涂层的吸波性能优于纳米铁酸镍钴复合Co的单层涂层,三层复合涂层的吸波性能优于单层和两层复合涂层,三层复合涂层反射率小于-5dB的频宽为4.5~18GHz,较双层涂层提高5.4GHz。其中镀镍层对提高吸波性能作用明显。

    2006年01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两种混凝土抗常规弹丸侵彻特性分析

    纪冲;龙源;万文乾;

    为研究钢纤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抗弹丸侵彻性能的异同之处,利用别列赞公式对Φ37mm弹丸侵彻两种混凝土靶弹道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并基于LS-DYNA3D有限元程序,引人Holmquist-Johnson-Cook累积损伤材料模型以描述混凝土材料的非线性变形及断裂特性,对弹丸侵彻两种混凝土靶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侵彻过程中的主要物理图像和数据,进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表明,与混凝土相比,钢纤维混凝土抗侵彻能力的提高是由材料抗压强度及抗冲击韧性提高共同作用的结果。

    2006年01期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强度7000系Al-Zn-Mg-Cu铝合金

    范爱国;

    2006年01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油酸修饰纳米Fe3O4的制备及其表征

    林本兰;沈晓冬;崔升;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e3O4胶体溶液,利用油酸对该胶体溶液进行表面改性并进行萃取,获得油酸包覆的Fe3O4纳米粉。利用FT-IR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对该纳米粉进行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油酸萃取Fe3O4的最佳摩尔比为:油酸∶Fe3O4=96∶1。FT-IR谱图显示了油酸的羧基发生了漂移,表明油酸与Fe3O4纳米粒子间存在化学键结合。

    2006年01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9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破甲弹用圆锥形铜药型罩的制造方法

    范爱国;

    2006年01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