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03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邵长星;才鸿年;王鲁;程焕武;张海峰;王爱民;
研究了用渗流铸造法制备的钨骨架/Zr基非晶复合材料在1.4×10-2s-1应变率条件下的力学性能与变形断裂特征。试验发现钨骨架/Zr基非晶复合材料在准静态压缩条件下具有很高的压缩强度(3300~3500MPa)和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50%~60%)。利用SEM研究压缩后试样的微观组织形貌,发现钨骨架与非晶相的相互嵌套改变了非晶和钨骨架二者各自的变形机理与断裂模式。非晶相阻碍了钨骨架中裂纹的扩展,钨骨架抑制了非晶相中大面积流变的发生。复合材料的断裂表现为一种混合断裂模式,其中非晶相的断裂为局部软化后的撕裂。
2006年03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庆平;陈刚;
采用熔体反应法,通过铝液与SiO2粉末之间的化学反应制备了Al2O3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研究表明,生成的颗粒尺寸为0.2 ̄0.5μm,在Al-Si基体上分布比较均匀。利用微粒反应模型,对Al与SiO2颗粒之间的化学反应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2006年03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兰山;王鲁;程焕武;才鸿年;张海峰;王爱民;
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SHPB)和SEM、XRD等测试方法研究了W骨架/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及断裂模式。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动态压缩强度,在采用0.8MPa打击压力时动态压缩强度接近1900MPa。复合材料的断裂包括沿W/W界面、W/非晶界面开裂以及W颗粒解理几种断裂模式,W骨架的特性和材料的交叉网络结构提升了整体塑性。
2006年03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建云;王磊;周贤良;华小珍;
采用无压渗透法制备了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用XRD对复合材料的物相进行了分析,测定了SiCp/Al复合材料在25~200℃温度区间的热膨胀系数及热导率,运用理论模型对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以及热导率进行了计算,并探讨了热物理性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高的热导率,综合热物理性能优良。
2006年03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3期 13+24+4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化凌;陈玉华;孙建波;王勇;郑贤斌;
采用电弧喷涂在Q235基体上制备了铝涂层,对涂层进行封孔处理,测试了封孔铝涂层在500℃空气中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并与Q235基体试样的抗高温氧化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电弧喷涂铝涂层经封孔后,涂层的密封程度大大提高了,可以更好地阻挡或减缓氧化气氛向涂层内部的渗透,提高了涂层对基体的保护效果。封孔铝涂层在高温气氛中氧化速度大约是Q235钢试样的1/3,可以为低碳钢基体在高温空气环境下提供较好的保护。采用灰色预测理论建立模型对封孔铝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进行了灰色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间的误差较小,该模型可以用于封孔铝涂层抗高温氧化性能的预测,根据短期的试验数据即可预测涂层经过更长时间后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2006年03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显明;罗承萍;刘江文;李文芳;
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微弧氧化过程满足热力学条件,微弧氧化不是一个典型的形核长大过程。膜层是在不断击穿、生成、烧结、排泄堆积等过程中生长起来的,而且在反应过程中,膜层的生成是由反应电压、电流、电解液体系、pH值等各种工艺参数所控制的。
2006年03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7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3期 20+32+56+66+7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向军;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具有正交钙钛矿结构的氧离子导电材料CaTi0.9Sc0.1O3-α,并通过XRD、交流复阻抗以及组装氢-氧燃料单电池等电化学方法对样品的结构、电导性能进行了表征。阻抗谱测量结果表明,在已知的CaTiO3基氧化物中,CaTi0.9Sc0.1O3-α具有最高的电导率,与同温度下8YSZ的电导率相当。从电导率随氧分压的变化关系分析表明,CaTi0.9Sc0.1O3-α在高氧分压下是一个离子与电子空穴的混合导体,而在低氧分压下则是一个离子与电子的混合导体,在中氧分压范围内几乎为一个纯氧离子导体。在燃料电池条件下,CaTi0.9Sc0.1O3-α比其它离子掺杂的CaTiO3基固熔体具有更宽的离子导电区域和更高的离子迁移数,在873~1273K范围内,样品的离子迁移数都大于0.7,并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
2006年03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凯;丁厚福;杜晓东;吴凯;
使用光学金相显微镜,衍射仪及显微硬度计,研究了以Mn代替Ni后低碳高合金钢组织与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以Mn代Ni的低碳高合金钢在淬火回火态下可以获得与原加镍钢相同的板条马氏体组织,但其硬度比原加镍钢要高5~6HRC,而冲击韧性降低约10J·cm-2,耐蚀性只是略有下降。因此以Mn代Ni来制取低成本的低碳高合金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006年03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祁美兰;秦晓云;张林;贺红亮;晏石林;
利用轻气炮加载和样品软回收技术,对HR2钢进行了试验,获得了软回收层裂样品。通过对软回收样品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金相分析,将材料微观组织变化、破坏模式与相应的宏观力学破坏模式相比较,深入研究了这一材料的动态损伤与断裂机理。结果表明:在低速冲击下,HR2钢的变形是以孪生为主、滑移为辅的塑性变形,并未发生断裂;在高速冲击下,其变形是孪生和滑移的组合变形,断裂则是由沿晶界产生微孔洞、微裂纹并汇合形成大裂纹和少量穿晶断裂相混合引起的。
2006年03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巍;李国斌;强士中;
利用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方法,对预应力混凝土板和钢筋混凝土板在杆式动能弹冲击下的动力响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两类构件的冲击力学行为进行了力学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预应力对减轻反射拉伸波引起的层裂效应,克服加载面撞击影响边缘区域的拉应力,提高构件在整体变形过程中的抗裂性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
2006年03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艳丽;黄英;闫梨;黄飞;
应用sol-gel技术制备钡铁氧体,分别研究了以柠檬酸和硬脂酸作为前驱体的两种不同的制备工艺A、B。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均可制得单相BaFe12O19(简称BaM)。由工艺B得到产物晶粒度为15~40nm,其比饱和磁化强度Ms=61.74Am2/kg,矫顽力Hc=389.4kA/m;由工艺A得到产物晶粒度为30~80nm,其比饱和磁化强度Ms=60.61Am2/kg,矫顽力Hc=382.7kA/m,但工艺A得到的产物晶体结晶更完善。
2006年03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朱正吼;宋晖;胡伟;
研究了超细纳米晶软磁FeCuNbSiB粉体在水、无水乙醇、环氧树脂中的超声波分散工艺。结果表明:采用频率80kHz、功率4kW的超声波,在水溶液中最佳分散剂为2%油酸钠或1%水基特种分散剂,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含量为2%的KH550分散体系的超声波分散效果最好;当超声波分散时间小于90min时,超声波处理时间越长,磁粉体在水溶液和无水乙醇溶液中的分散效果越好。当水基特种分散剂的体积分数为1%时,利用高能球磨工艺先分散60min后,再超声波分散90min,取得最好的分散效果,磁粉体的平均粒径达最小值5.7μm;当分散剂KH550的体积分数为2%,分散时间90min时,粒子在无水乙醇中平均粒径达到最小值5.6μm;在环氧树脂中分散时,含量为1%的KH550分散剂的分散效果最好,当分散时间90min时,粉体的平均粒径达到最小值7.5μm。
2006年03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长青;左洪波;张明福;韩杰才;孟松鹤;
为了合成Y3Al5O12(YAG),对Al2O3-Y2O3粉体混合物进行了高能球磨研究。研究表明球磨后的粉体XRD衍射峰明显,并非无定形态,球磨后粉体中的Al2O3、Y2O3达到纳米级别尺寸后,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少而晶格畸变增加,且烧结成的YAG粉体与Al2O3、Y2O3粉体有相似的晶格变化趋势。
2006年03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肖来荣;蔡志刚;宋成;
采用料浆烧结法在铌合金C-103基体表面制备Mo(Si0.6,Al0.4)2高温抗氧化涂层,利用SEM、EDS、XRD等仪器分析研究涂层的结构、元素分布、相分布与抗氧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之间达到冶金结合,通过扩散形成中间结合层;在高温氧化环境下,Mo(Si0.6,Al0.4)2涂层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氧化膜分为两层:外层主要为Al2O3,内层为Al2O3、SiO2、3Al2O3·2SiO2和HfO2相的混合物。
2006年03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顾红军;吴义富;阳波;
伪装器材是提高己方武器装备、设施及参战人员战时生存能力、保存有效战斗力的重要技术手段。采用来源广、价格低廉、伪装效果好的普通材料,给出了一种新型多层复合伪装器材的制作方案,并据此提供了产成品。该产品在红外到雷达波波段内都有良好的伪装隐身效果。
2006年03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红伟;周琦;朱军;宋建民;
采用搅拌摩擦焊工艺对20mm厚的7A52铝合金进行了焊接,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研究表明:20mm厚的7A52铝合金,在合理的工艺参数下,接头强度可达母材的87%;焊核区发生动态再结晶,生成细小的等轴晶粒。断口分析表明,搅拌摩擦焊接头断口为明显的韧窝形貌,并用位错理论解释了微观断裂机制。
2006年03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张昭;张洪武;
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在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不同材料的变形情况及其残余应力的分布,研究了材料变形与残余应力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接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材料的流动主要集中在焊接构件的后退侧,且在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铝合金较钢表现出更好的流动性能。残余应力分布呈现典型的双峰特征,残余应力的最大值发生在热影响区的边界。拉伸残余应力较大的区域与等效塑性应变较大的区域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异种金属焊接会增大焊接构件搅拌区内较软材料一侧的残余应力。
2006年03期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5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 ] - 徐华勇;褚忠;陈铮;
基于微观相场模型,模拟了Ni-8%Cr-17%Al合金(原子分数)在分级时效工艺(1273K+1073K)下沉淀过程中原子图像和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分级时效工艺与单级时效工艺相比,沉淀强化γ′相尺寸较大,数量较少,γ′相体积分数略有增加,合金沉淀孕育期延长。
2006年03期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侯朝霞;
采用熔融法分别制备出掺钕氟氧化物玻璃和锂铝硅氧化物玻璃。采用UV-vis-NIR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测定两种玻璃基质材料的透过率、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紫外光区透过率的细微差异是氧化物和氟化物电子构型不同造成的。可见光和红外光区透过率差异是阳离子半径不同和基质材料密度不均匀引起的。主要吸收峰位于523、582、744、802、870nm处,分别对应于钕离子的4I9/2→4G7/2、4I9/2→2H11/2、4I9/2→4F7/2、4I9/2→4F5/2和4I9/2→4F13/2吸收跃迁。位于892、1057、1107、1333nm处的荧光发射中心,分别对应于钕离子的4F3/2→4I9/2、4F3/2→4I11/2和4F3/2→4I13/2辐射跃迁。氟氧化物玻璃在892、1107、1333nm处的荧光光谱强度明显高于氧化物玻璃,两者在1057nm处的发光强度基本一致。由于钕离子进入低声子能量的氟化物中,无辐射跃迁损失小,氟氧化物玻璃基质的量子效率高于氧化物玻璃基质的量子效率。
2006年03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孙宇红;李建华;范云波;孙廷富;贾建平;
采用硝酸溶解试样,利用硫氰酸盐沉淀滴定法测定银的含量,试验采用最佳滴定酸度和最佳指示剂用量,获得了较好的滴定终点。平行测定结果表明,铜-银中间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在2%~10%之间,银含量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77%。
2006年03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瑞琦;何世禹;初文毅;
在讨论吸波材料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吸波涂层材料的进展状况,较详细地介绍了铁氧体、纳米吸波材料、高温吸波材料、手性材料、等离子体吸波材料及磁性高分子微球等几种吸波涂层材料的最新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各种涂层材料的主要特点。传统铁氧体、金属微粉和陶瓷吸收剂由于密度大、吸收频段窄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手性材料、等离子体及磁性微球等新材料的探索研究将会成为吸波材料领域的发展方向。
2006年03期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8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