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Ordnance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镀铜碳纤维-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许少凡;顾斌;李政;王成福;

    用粉末冶金法成功地制备了短碳纤维-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对其体积密度、电阻率、硬度、抗弯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观察了它们的显微组织、断口和磨面形貌,并与石墨-铜、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镀铜碳纤维-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明显优于石墨-铜、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

    2006年05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2K]
    [下载次数:6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均匀化理论的多孔材料细观力学特性数值研究

    王志华;曹晓卿;马宏伟;赵隆茂;杨桂通;

    根据弹性均匀化理论,并结合有限元方法推导出适用于二维周期结构的均匀化有限元格式,计算出不同相对密度下的正方形孔洞材料的等效弹性参数,以及等效弹性参数与胞元绕坐标系旋转角度的函数关系,考察了胞壁固体相的力学性能参数对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已有的理论公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正方形孔洞材料是各向异性的,其等效弹性参数主要由结构的相对密度来确定,对基体材料的泊松比的变化并不敏感。在相对密度较小的情况下,Gibson公式和Kim公式与均匀化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当结构相对密度较大时,理论公式结果必须被有限元结果所修正。

    2006年05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下载次数:8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军工新材料——聚苯硫醚(PPS)介绍之一

    杨杰;闫文学;

    2006年05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6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提高蓝宝石高温强度和红外透过率的镀膜法研究

    宋文燕;崔虎;刘正堂;冯丽萍;

    采用射频磁控反应溅射法,以高纯Si为靶材,高纯O2和N2气为反应气体,在蓝宝石衬底上制备了氧化硅和氮化硅薄膜。讨论了N2气流量、射频功率、溅射气压和靶基距等工艺参数对Si3N4薄膜沉积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N2气流量的增加,沉积速率先降低,最后趋于稳定;随射频功率增加,沉积速率增加;随溅射气压和靶基距增加,沉积速率先增后减。同时,高温强度试验和FTIR测试结果表明:在800℃时,镀膜后蓝宝石的弯曲强度比镀膜前提高了50.2%;平均透过率净增加8%以上,达到了很好的增透保护效果。

    2006年05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α-Fe和Ni纳米丝单向拉伸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黄丹;章青;郭乙木;

    基于镶嵌原子法描述金属晶体原子间作用,分别以α-Fe和Ni为例,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面心立方晶格(FCC)和体心立方晶格(BCC)纳米金属丝单向拉伸过程的力学行为和性能。分析了纳米尺度下两种典型金属丝的拉伸变形破坏过程和纳米晶体破坏过程中的本构关系,讨论了自由表面对纳米材料力学行为和性能的影响。研究得到两种纳米金属丝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BCC金属纳米丝由于比表面积更大,拉伸屈服阶段比FCC金属更明显,初始应力更高,表面效应对初始弹性模量的软化作用更大。

    2006年05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Fe73Cu1Nb1.5Mo2Si13.5B9纳米晶软磁粉芯磁性能研究

    钱坤明;纪松;吴敏;张延松;

    用Fe73Cu1Nb1.5Mo2Si13.5B9成分纳米晶软磁材料,加入适当添加剂,经模压成型和固化制备成磁粉芯,研究了所制备的磁粉芯的磁性能。结果表明:在频率0~300 kHz以内,磁粉芯磁导率具有良好的频率稳定性,品质因子Q最大可达到80;磁粉芯具有良好的直流偏磁特性及温度稳定性。

    2006年05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模塑成型W-Cu合金药型罩的研究

    张存信;王凤英;林勇;

    研究了用聚乙烯-蜡基粘结剂模型成型W-Cu合金药型罩的工艺方法,并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合金的组织形态,测定了罩体的力学性能和密度分布。通过用W-Cu合金热等静压棒料、熔渗法和模塑成型法三种不同工艺制备的W-Cu合金静破甲试验结果表明,药型罩罩体的密度均匀性及其钨颗粒大小是影响破甲深度的重要因素。

    2006年05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9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实现高温工作的SOI器件埋层结构研究

    张新;高勇;刘梦新;安涛;王彩琳;邢昆山;

    硅基集成电路不能胜任高温工作环境,其高温工作上限一般为125℃。而基于SOI材料及其结构的器件,能突破高温的限制。介绍了SOI材料结构技术用于高温电路的优势,分析了影响高温性能的自加热效应。为实现良好的高温性能,比较了几种不同的埋层结构,提出了沟道下用氮化铝作埋层的SOI器件新结构,并对其高温输出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分析结果。同时提出了根据埋层材料的介电常数不同,进行等效电容折算埋层厚度的新观点,从另一层面提出了抑制自加热效应的理论依据。

    2006年05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冷轧法制造Ti-Al-V装甲板

    范爱国;

    2006年05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铝合金室内加速腐蚀与大气暴露腐蚀的相关性

    郝美丽;曹学军;封先河;史秀梅;方晓祖;

    通过对LY12铝合金进行实验室盐雾、湿热、干燥以及浸渍的循环复合加速腐蚀试验,对比研究了(NH4)2SO4、NaHSO3、(NH4)2SO4和NaHSO3浸渍溶液对LY12铝合金腐蚀的影响。探索与海南万宁试验站LY12铝合金材料的环境试验腐蚀规律相近的加速模拟试验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浸渍溶液为10-2 mol/L NaHSO3(pH约为5.47)的加速试验结果与环境试验腐蚀规律相近。

    2006年05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沉淀法制备纳米级Fe2O3和NiO粉体的正交试验研究

    姜奉华;

    在超声波的作用下,以FeCl3、NiCl2和氨水为主要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纳米Fe2O3-NiO复合粉体。通过正交试验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FeCl3溶液浓度为0.1 mol/L且溶液的pH值为6、NiO的加入量为10%(摩尔分数)、在超声反应器中保持超声状态为30 min、煅烧温度为700℃和保温时间为60 min时,制得Fe2O3-NiO纳米粉体平均粒度为60 nm左右,颗粒为球形且分散性好。

    2006年05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Ni包覆纳米α-Al2O3复合粉体的制备与应用

    陈彩凤;陈志刚;

    为使α-Al2O3纳米粉能均匀分布于镍基涂层中以达到弥散强化的目的,采用包覆沉淀法预先在纳米α-Al2O3粒子上包覆镍。并利用XRD、SEM、EDS和TEM测试手段,分析了包覆粉的物相和形貌,研究了沉淀剂的加入方式、表面活性剂等反应条件对包覆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PEG2000能有效改善Al2O3粒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分散性;沉淀剂以雾化的方式加入可以使Ni盐优先在Al2O3颗粒上形核,减少其自发形核,制备出包覆效果较好的包覆复合粉。该复合粉可改善纳米α-Al2O3与镍基涂层的相容性,提高涂层的耐磨性。

    2006年05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5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TiC/Cu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

    王铁军;熊宁;秦思贵;刘国辉;

    通过高温烧结TiC陶瓷骨架,金属Cu熔体真空无压自浸渗,制备出高致密度(>98%理论密度)的TiC-40%Cu(质量分数)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对材料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在复合材料中TiC形成了连续的骨架结构,金属Cu填充到TiC骨架的孔隙中。材料的高温烧蚀试验结果表明,TiC/Cu复合材料在烧蚀过程中产生了“发汗冷却”效果,抗烧蚀性能与W/Cu材料相近,抗热震性比W/Cu材料差。TiC/Cu复合材料作为耐高温、抗烧蚀材料有实际应用前景。

    2006年05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下载次数:6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 ]
  • 喷射成形高镁铝合金的组织特征及其断裂行为

    孙廷富;孙宇红;段战军;李建华;郭珉;范云波;

    采用喷射成形技术制备了高镁铝合金,并挤压致密化与T4热处理强化。研究了高镁铝合金的显微组织特点和拉伸断裂方式。结果表明:喷射成形工艺可显著细化高镁铝合金的晶粒,无宏观偏析,显微组织为细小均匀的等轴晶,晶内均匀分布着细小的弥散相;断裂形式呈韧性断裂,断口以韧窝为主。

    2006年05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0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聚苯胺/钡铁氧体复合材料制备及电磁性能研究

    唐欣;赵斌元;胡克鳌;

    用蔗糖-硝酸盐法制备钡铁氧体,用原位聚合沉积技术在其表面包覆了一薄层聚苯胺。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聚苯胺包覆钡铁氧体后表面形貌发生明显改变;红外光谱和物理性能测试系统结果表明,在钡铁氧体颗粒表面和聚苯胺间存在某种化学作用;微波网络分析仪测试表明,在2~16 GHz频率范围内,复合材料的复磁导率变化不大,复介电常数有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聚苯胺在电场作用下的极化,铁氧体和聚苯胺之间形成大量的界面,增强了不同介质之间的界面极化所致。

    2006年05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ZnO薄膜及其性能表征

    杨立荣;刘淑贤;靳正国;

    以聚乙二醇(PEG2000)为模板剂,醋酸锌为前驱体,乙醇为溶剂,二乙醇胺为络合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ZnO多孔薄膜。利用IR、TG-DTA、及SEM等测试方法对薄膜的结构和特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样品在溶胶-凝胶及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研究了前驱体浓度、PEG2000加入量对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n2+的浓度为0.6 mol/L时,加入PEG2000后,有利于ZnO多孔结构的形成,而且孔尺寸及密度也随PEG加入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孔尺寸的增大,ZnO粉末的比表面积先增加后下降,薄膜的紫外—可见光透射率随着孔径提高而降低。

    2006年05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1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溶胶形成温度对BNT陶瓷压电介电性能的影响!

    刘会平;黄新友;黄国军;郑夏莲;

    为了研究溶胶-凝胶方法对BNT基无铅压电陶瓷压电、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具有单一钙钛矿结构的(Na0.5Bi0.5)0.94Ba0.06TiO3超细粉料。研究结果表明,前驱体液的pH值控制在7~9范围内,溶胶形成温度为70℃时,可以制得均匀透明的溶胶;根据XRD研究结果,凝胶在700℃下热处理2 h后可形成单一钙钛矿结构的超细粉料。分析了材料的压电、介电性能随溶胶形成温度与烧结温度的变化。根据试验结果,认为溶胶比较适宜的形成温度为70℃,虽然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的BNT无铅压电陶瓷的介电性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其压电性能得到了提高。

    2006年05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典型铜合金T3、B5、H96与35CrMnSi的摩擦焊接性研究

    吴玮;徐晓菱;徐元泽;

    应用惯性径向摩擦焊工艺研究了T3、H96、B5三种铜合金与35CrMnSi的摩擦焊接性,确定三种材料的焊接性能否满足使用要求。通过强度检测、金相、硬度测试表明:三种铜合金与35CrMnSi均能形成良好的摩擦焊接头;接头剪切强度与铜合金等强,不会产生焊接气孔等熔化焊工艺存在的焊接缺陷。研究也表明,因为熔点与导热的影响,B5+35CrMnSi钢侧的热影响区较宽。三种材料与35CrMnSi的径向摩擦焊接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2006年05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易碎钨合金穿甲弹芯的注射成形研究

    赵红梅;史洪刚;马少华;赵耀;

    对采用注射成形工艺得到的Φ22.5 mm的易碎钨合金弹芯进行了研究,注射成形工艺为混炼、注射、溶剂脱脂、热脱脂、烧结等。结果表明:180℃×2 h的混炼工艺所得的喂料均匀,注射成形的最佳温度为180~200℃;在30~45℃条件下的溶剂脱脂一般不会产生溶胀、开裂等缺陷,溶剂脱脂24 h后,脱脂率大于40%;注射试样在溶剂脱脂后形成了连通孔道;热脱脂以5℃/min快速升温;采用二步法烧结,减少了变形,提高产品的致密度。

    2006年05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稀土锆合金显微成分相的SEM+EDS分析

    许宏飞;史利军;殷涛;梁栋;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其附带的X-射线能谱仪、对稀土锆合金显微成分组成相的种类及其成分相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成分相进行评价与表征的结果为稀土锆合金主要含有稀土相、富锆相、基体相和特殊成分相等4种成分相。成分相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则主要依据了正交设计试验方案,在正交试验所获得的SEM+EDS最佳微区定量分析参数基础上,对稀土锆合金成分相的组成元素进行了精确定量分析,对合金化元素微观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

    2006年05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8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纯铜中的痕量铅和铋

    耿东方;李岩;李建舫;

    为控制纯铜中杂质元素的指标,准确测定其中痕量元素铅和铋的含量十分必要。采用铜作为基体改进剂,可提高灰化温度和原子化温度。选择纯铜样品进行试验测定铅和铋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32%和3.53%。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纯铜中痕量铅和铋,方法可靠,简单快速。

    2006年05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两相钨重合金的液相烧结方法

    范爱国;

    2006年05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氟金云母陶瓷钻削参数对刀具磨损的影响

    马廉洁;于爱兵;于思远;

    通过氟金云母可加工陶瓷钻削试验,测试钻头主后刀面磨损宽度,计算材料去除体积。以单位材料去除体积的刀具磨损量(VB/V)为考查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法讨论了刀具材料、冷却条件、主轴转速、钻头角度等加工参数对刀具磨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刀具材料主要影响切削过程,氟金云母陶瓷钻削加工中,不宜选用高速钢钻头;冷却条件对刀具磨损率影响比较显著,加工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冷却措施;当主轴转速3 000<n<4 000 r/min,刀具磨损率较小;随钻头顶角增大,刀具磨损率变化不明显,说明适当增大顶角可以提高加工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刀具材料和工艺参数,对氟金云母陶瓷的钻削加工具有现实价值。

    2006年05期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JY110摩托车箱体压铸件的气孔分析及解决对策

    胡红军;代兵;杨明波;曾英;

    为提高箱体压铸件的质量,进行了模具结构优化,解决JY110摩托发动机箱体压铸件的气孔和缩松缺陷。主要采取的解决措施是对压铸模内浇口的设置和右端型芯进行修改。结果表明,正确地设置内浇口对减少摩托车箱体的缺陷有很大的作用。所采取的修改方案以及研究方法对形状复杂的压铸件的模具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6年05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等离子净化装置在铝熔体净化中的应用研究

    贾云生;郝利兵;徐国辉;刘环恩;

    为了消除铝合金构件中的气孔、氧化夹杂等冶金缺陷,满足现代武器装备对铝合金构件内部质量和力学性能的高要求,对从乌克兰引进的等离子净化装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介绍了等离子净化装置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以及国外采用该装置在不同介质下对三种典型铝合金熔体的净化效果。采用该装置对国产2A50铝合金熔体处理的净化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对铝熔体除气效果好,属环保型设备。

    2006年05期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稀土系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现状

    郑雪萍;敖晖;李平;曲选辉;

    稀土系储氢合金以其能量密度高、高倍率充放电性能、长的循环寿命和良好的环境相容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MH-Ni电池负极材料。目前提高稀土系储氢合金的容量,改善其电化学性能,是广大研究者的研究热点。介绍了国内外MH-Ni电池的生产状况,从储氢合金的工艺、组成、工作温度等研究方向,概述了储氢合金的研究现状,并对稀土系储氢合金以及MH-Ni电池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随着移动式和无绳式电子产品数量的增加,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以及未来能源结构的改变,储氢合金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

    2006年05期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新型铝合金

    范爱国;

    2006年05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细碳化钛粉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刘平安;曾令可;税安泽;程小苏;王彗;

    碳化钛是一种重要的陶瓷材料,具有高熔点、超硬、化学稳定性、高耐磨性等优良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超细碳化钛粉体的合成方法及其特点,主要包括碳热还原法、镁热还原法、直接碳化法、热等离子体法、化学气相沉积法、高温自蔓延合成法、反应球磨技术法、微波合成法及其他几种试验方法等,并对碳化钛在复合材料、涂层等材料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作了简单介绍。

    2006年05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的特点

    2006年05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