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Ordnance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试验研究

  • 焊接热输入对近焊缝区组织性能的影响

    张敏;李琳;李继红;

    采用焊接热模拟技术模拟不同焊接热输入条件下,峰值温度为1 350℃时对应近焊缝区的组织和性能,并对母材进行宏观力学特性测试;对比分析不同焊接热输入条件下所得近焊缝区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经过3种不同焊接热输入所得近焊缝区的组织均由板条状贝氏体和少量碳化物组成;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近焊缝区组织晶粒变大,贝氏体板条束变粗变厚,析出的碳化物数量增多,并且强度降低、韧性增强,但总体上跟母材的性能基本一致;当焊接线能量为12 kJ/cm时近焊缝区达到最佳的强韧性匹配。

    2012年06期 v.35;No.25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固化温度对低发射率涂层综合性能的影响

    丁儒雅;徐国跃;张伟钢;郭丽;秦锐;

    以环氧改性有机硅为基料、铝粉为填料,制备了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研究固化温度对涂层综合性能(力学特性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固化温度为180℃,制得的涂层能在保持低红外发射率的同时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涂层中填料与树脂基体形成的界面结合良好,呈致密膜状,基本实现了红外隐身涂层低发射率与工程应用性能的兼容。

    2012年06期 v.35;No.255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焊接快速成形零件的表面平整度研究

    李超;徐龙堂;张明;朱胜;刘燕林;

    焊接快速成形耐磨金属零件的生产过程中,采用逐层铣削-堆积提高成形件的表面平整度非常困难。为此,提出了提高成形件表面平整度的方法以减少铣削加工量。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建立成形件表面平整度的评价方法。研究了焊道搭接率、余高和路径规划方式对成形件表面平整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搭接率,降低焊道余高,按照层层正交的路径成形,可以显著提高成形件的表面平整度;成形件表面平整度的提高与沉积层温度场的大小及分布均匀性有关。

    2012年06期 v.35;No.255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Cu-SiC复合镀层制备工艺及表征研究

    王金东;谷硕;夏法锋;

    用超声波-机械搅拌-电沉积法制备Cu-SiC复合镀层。利用正交试验对Cu-SiC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以及磨损试验机对Cu-SiC镀层的表面形貌、组分及耐磨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机械搅拌-电沉积法,可获得表面致密、晶粒细小的Cu-SiC复合镀层,且复合镀液稳定,没有出现自分解现象;最佳工艺为超声波功率200 W,机械搅拌速率300 r/min,SiC粒子浓度8 g/L,电流密度5 A/dm2。该工艺制备的Cu-SiC复合镀层耐磨性能较好。

    2012年06期 v.35;No.255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N80钢CO2腐蚀预测方法研究

    孙丽丽;苏毅;贾蕊;王勇;张旭昀;毕凤琴;

    采用灰度数据矩阵统计、小波变换和二值化等方法对N80钢CO2腐蚀图像进行特征提取。结合BP神经网络技术,以腐蚀图像的各向异性和小波变换后子图像的能量参数作为腐蚀类型判据,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孔蚀速率诊断模型,实现了CO2腐蚀类型和腐蚀程度的预测。诊断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好吻合。

    2012年06期 v.35;No.255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真空硅铜热还原制镁研究

    汪浩;胡发平;李文娟;党春梅;彭晓东;谢卫东;

    对真空硅铜合金热还原制取金属镁进行热力学分析;分析冷凝条件对冷凝产物的影响及离析和反应时间对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含硅30%硅铜合金为还原剂还原氧化镁,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可以提高还原率;当反应温度在1 573 K时,露点温度Td为968 K,可以获得结晶致密的产物镁;在1 473 K,10 Pa的反应条件下还原75 min,还原率可达85.4%,反应残渣主要为Ca2SiO4,残余铜可分离。

    2012年06期 v.35;No.255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制备工艺对Ni-TiN纳米镀层晶体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田济语;夏法锋;杨蕊;

    分别采用电沉积法、超声波-电沉积法及电磁场-超声波场-电沉积方法制得Ni-TiN纳米镀层,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及电化学综合测试仪对纳米镀层的晶体结构和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ED,USED和MUSED制备Ni-TiN纳米镀层的均方根表面粗糙度为181.74,114.65,58.18 nm;MUSED制备的镀层中,镍晶粒和TiN粒子的平均粒径为45.9,28.3 nm。

    2012年06期 v.35;No.255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网栅参数对星形线形网栅切割式MEFP成型的影响

    臧立伟;尹建平;王志军;

    为研究网栅因素对星形线形网栅切割式MEFP成型的影响,利用LS-DYNA动力有限元程序,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星形线形网栅切割式MEFP的形成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网栅与药型罩的间距、网栅宽度对MEFP发散角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装药结构能形成5个具有一定质量和方向性、速度达到1 800~2 500 m/s的子EFP;随着网栅间距的增加网栅宽度减小,子EFP发散角逐渐减小,并得到最适合切割的截面形状。

    2012年06期 v.35;No.255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坑道口部封堵结构在爆炸波作用下的模型试验研究

    穆朝民;樊明昌;

    以某坑道口部封堵方案为背景,以量纲分析为依据,制作1∶3缩尺钢筋混凝土封堵立柱模型。利用爆炸波模拟装置完成1∶3缩尺模型两种封堵方式3种加载档次的结构动力响应实验。3种加载档次对应堵板上的反射超压为0.10,0.272,0.325 MPa;两种封堵方式为封堵板前无砂袋和湿土(简称Ⅰ)、封堵板前有砂袋和湿土(简称Ⅱ)。实验表明,若采用第2种封堵方式,即在封堵板前依次堆放砂袋和湿土层,有利于结构推迟进入破坏阶段,提高结构抗爆性能。

    2012年06期 v.35;No.255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硝酸为抑制剂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薄膜研究

    曾宪光;庄稼;金永中;罗宏;

    以钛酸丁酯为主要原料、硝酸为抑制剂、载玻片为基底在常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薄膜,讨论了不同添加剂、水及无水乙醇的用量对制备TiO2薄膜的影响,得出最佳制备纳米TiO2薄膜的配方。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手段对纳米TiO2进行表征,并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TiO2薄膜对甲基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TiO2粒径为9 nm,晶型为锐钛型;TiO2薄膜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2012年06期 v.35;No.255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8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Fe-Co混合粉吸波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冀鑫炜;陆明;叶丰;周乾;

    以脂肪族聚氨酯树脂为基体,添加微米级羰基铁粉、石墨为主要吸收剂,在主吸收剂中加入钴粉用以调节吸收剂的电磁参数,以分层喷涂的制备工艺制作了一种吸波涂层。通过对粉体样品电磁参数的对比测试,探讨了钴粉的加入对羰基铁粉电磁参数的影响,以期获得良好的阻抗匹配。分析钴粉在混合粉体中的含量对涂层反射率的影响,分层喷涂的制备工艺保证了涂层梯度结构的形成,通过设计不同分层的配方,使成品涂层表现为面层对电磁波的低反射,内部吸收层对电磁波的高吸收。制备的涂层厚为1.02 mm,面密度为2.73 kg/m2,反射率低于-10 dB的有效带宽为5.45 GHz,是一种轻质、高效的隐身涂层。

    2012年06期 v.35;No.255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205双相不锈钢匹配焊条脱渣性微观机理研究

    张敏;张翔;席敏敏;吴伟刚;

    通过均匀设计法安排实验,为2205双相不锈钢设计24组焊条药皮配方,并制成焊条实际施焊,测试各焊条试样的脱渣性。从24种焊条中选择脱渣性能典型的焊条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焊条药皮配方下熔渣的微观结构、化学成分对焊条脱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熔渣中Ti含量的增加,会使白色第二相结构呈树枝状或者为方向性较强的棒状结构;当渣中白色球状相数量较少时,焊条的脱渣性能较为优异。

    2012年06期 v.35;No.255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度对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润湿性的影响

    李文娟;汪浩;杨浩邈;曾庆文;彭晓东;谢卫东;

    采用Wilhelmy法测定不同温度下CYD128环氧树脂的表面张力和环氧树脂浸润ST,ECT,TM玻璃纤维的动态接触角,计算玻璃纤维的表面自由能及环氧树脂浸润玻璃纤维的热力学黏附功,分析了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润湿特性。结果表明:室温升至60℃,环氧树脂的黏度及表面张力降低,环氧树脂与玻璃纤维的热力学黏附功升高,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的润湿性逐步改善;高于60℃后影响较小。

    2012年06期 v.35;No.255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TiC/Ti3SiC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贾换;尹洪峰;袁蝴蝶;杨祎诺;

    以粉末Ti,Si,TiC和炭黑为原料,采用反应热压烧结法制备TiC/Ti3SiC2复合材料。借助XRD和SEM研究TiC含量对TiC/Ti3SiC2复合材料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热压烧结可以得到致密度较高的TiC/Ti3SiC2复合材料;引入TiC可以促进Ti3SiC2的生成,当引入TiC的质量分数达30%,TiC/Ti3SiC2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406.9 MPa,3.7 MPa.m1/2;复合材料中Ti3SiC2相以穿晶断裂为主,TiC晶粒易产生拔出。

    2012年06期 v.35;No.255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 ]
  • 一种镍基单晶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蠕变变形机理

    孙跃军;尚勇;姜晓琳;

    利用螺旋选晶法制备了一种不含Re的低成本镍基单晶合金,研究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蠕变变形机理。结果表明:在850℃×441 MPa条件下,合金的蠕变变形主要是大量位错在基体中的滑移和对增强相的切割;在950℃×250 MPa条件下,合金的蠕变变形主要是位错以层错的形式切割γ′相;在1 040℃×137 MPa条件下,合金的蠕变变形比较复杂,既有位错在基体中的滑移,也有位错攀移通过增强相,同时在γ/γ′界面处形成部分位错网。

    2012年06期 v.35;No.255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单晶铝孔洞生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胡晓燕;徐建刚;闫新兴;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不同晶向单轴加载过程中,单晶铝中微纳米孔洞(约1.6 nm)的生长及周围区域的变形过程。为研究晶向对孔洞生长的影响,对具有相同初始孔洞体积分数的两个晶向进行拉伸加载,并对不同温度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晶向(x-[100],y-[010],z-[001])的形变机制主要是{111}晶面部分位错引起的堆垛层错,B晶向(x-[-110],y-[111],z-[11-2])主要是位错的移动与堆积;B晶向比A晶向的位错成核应力大;B晶向屈服应力比A晶向对温度敏感。

    2012年06期 v.35;No.255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Ni/TiO2基微粒巨电流变体的沉降稳定性研究

    谭锁奎;乔小蒙;王玉良;宋晓平;纪松;徐国辉;赵红;董旭峰;黄凤莉;曹慧;吕绯;

    采用对比的方法,从影响巨电流变体沉降稳定性的因素入手,研究微粒大小、基液黏度、温度变化、添加剂的加入等对沉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微粒粒径增加,沉降稳定性越差;基液黏度增加,巨电流变体的沉降稳定性提高;添加剂SDBS可显著改善Ni/TiO2基巨电流变体的沉降稳定性,沉降稳定性由85%提高到97%。

    2012年06期 v.35;No.255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提高低燃速丁羟推进剂力学特性研究

    魏子力;郝新;刘建全;段海军;康丽英;

    大量粗粒度AP和降速剂的添加很难实现低燃速丁羟推进剂高强度的技术要求。研究以静态燃速不高于5.1 mm/s(20℃,6.0 MPa)低燃速丁羟推进剂作为基础配方,通过优选HTPB规格、键合剂组合和添加新型扩链剂的方法提高推进剂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新型扩链剂SX,使70℃推进剂的抗拉强度高于1.0 MPa,伸长率大于10%。

    2012年06期 v.35;No.255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起爆点偏移对聚能射流的影响研究

    刘涛;方向;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起爆点偏离中轴的情况下产生的射流进行数值模拟。采用相同的装药结构,对5种不同偏移量的模型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偏离程度下射流的形成过程、形状和速度。结果表明:起爆点偏移使射流向相反的方向射出,偏移量增大使左右两侧微元的压垮速度差异增大,射流更加倾斜;偏离量越大射流头部速度的垂直分量越小,水平分量越大。数值模拟的结果也验证了斜射流形成的理论。

    2012年06期 v.35;No.255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磁力搅拌-化学沉积Ni-P-SiC镀层的工艺研究

    王勇;高杨;马春华;楚殿庆;

    为改善金属零件的耐磨性能,用磁力搅拌-化学沉积法在45钢表面制备Ni-P-SiC镀层,利用正交实验对其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SiC粒子的添加量、搅拌速度和镀液pH值对磁力搅拌-化学沉积Ni-P-SiC镀层的磨损量有较大影响。正交实验分析可知,磁力搅拌-化学沉积Ni-P-SiC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SiC的质量浓度10 g/L,搅拌速度300 r/min,pH值5.5。

    2012年06期 v.35;No.255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放电等离子烧结GT35钢结硬质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蒋朋;吕玉廷;曹佑青;吴建峰;徐金富;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GT35钢结硬质合金,研究了放电等离子烧结GT35钢结硬质合金及其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与传统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钢结硬质合金相比,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的GT35钢结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均匀、晶粒细小、无碳化物偏析。经过1 000℃×6 min+200℃×1.5 h的热处理后,硬度比传统粉末烧结制备的钢结硬质合金提高了1.5~3.5HRC,耐磨性也显著提高。

    2012年06期 v.35;No.255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Al含量对Inconel 718合金中δ相组织演变的影响

    周喜顺;何亚斌;刘建辉;辛士进;王东;崔艳芳;李鹏;董莹;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等方法,研究3种不同Al含量的Inconel 718合金在标准热处理和不同保温时间下δ相的形貌特征、溶解行为及3种合金中δ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Al含量低的合金中δ相溶解特征主要表现为沿针状δ相的长度方向断开,在短时间内溶解为短棒状及颗粒状;Al含量高的合金中δ相溶解优先从晶内开始,其晶界上的δ相溶解缓慢,对抑制晶界迁移,控制奥氏体晶粒长大有重要作用;Inconel 718合金中δ相含量随溶解温度的提高而降低,Al含量提高使合金中δ相的溶解速度减慢,溶解温度提高。

    2012年06期 v.35;No.255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掺杂Sc和Sb的Mg2Si基热电材料的电性能研究

    王丽七;

    采用机械合金化-电场激活压力辅助合成(MA-FAPAS)技术,快速合成Sc,Sb掺杂的Mg2Si基热电材料,并对其进行电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掺杂摩尔分数为0.47%Sb的Mg2Si试样在测试温度范围内,电导率和Seebeck系数均优于未掺杂试样,其平均电功率因子约为后者的2.2~2.3倍;电导率比采用熔融-热压法制备的同类试样有所提高;在低温阶段,掺杂摩尔分数为0.43%Sc的Mg2Si试样Seebeck系数约为307 K,达未掺杂试样的2.03倍;电功率因子在温度低于550 K时高于未掺杂试样,最大值与Sb掺杂试样相当。

    2012年06期 v.35;No.255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可控气氛减少精铸件脱碳

    赵莉;杜晨阳;张新;张景淑;徐辉;

    采用可控气氛保护方式对火炮零件中精铸件进行正火脱碳试验。结果表明,工件脱碳层深度由调节炉气碳势进行控制,通过合理设定炉气碳势及确定最佳装炉批量,可以满足精铸件脱碳层深度WJ 478—95部颁标准要求。

    2012年06期 v.35;No.255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铝合金与T2铜脉冲加压扩散连接研究

    白莉;

    采用脉冲加压真空扩散连接工艺对铝合金5083与T2铜进行连接,利用扫描电镜和EDS对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及元素扩散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焊接压力为2~5 MPa、焊接温度为540℃下保温60 min的工艺下,焊接接头最高抗拉强度为197 MPa,试样拉伸断口呈脆性断裂特征。

    2012年06期 v.35;No.255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信息

  •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采编平台

    编辑部;

    <正>2012年编辑部已开通《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采编平台,网址:www.bckg.cbpt.cnki.net。作者经注册后可进行投稿(请使用Word格式上传稿件)、稿件查询。作者如果收不到稿件编号,请致电编辑部0574-87902254查询。2012-07-25

    2012年06期 v.35;No.255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耐高温高强度Al合金制备技术

    范爱国;

    <正>美国专利US2008 138239中公布了一种在300℃温度环境中仍然具有较高强度的Al合金。该合金制备工艺的特点是:先采用快速凝固方法,将含有2%~12%(原子数分数)过渡族元素(如Co、Cu、Fe、Ni、Ti或Y)和2%~15%(原子数分数)Ll2稳定剂元素(如Sc或Yb)的合金熔液制备成溶解了Ll2生成元素的中间非晶态合金,再通过热机械加工工艺将非晶态合金处理成晶化合金。最终合金25 nmLlAlNiMMYYbfcc

    2012年06期 v.35;No.255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性能结构件用Al基合金

    范爱国;

    <正>俄罗斯专利RU2327757中公布的这种高性能结构件用Al基合金的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为:8.0%~9.0%Zn,2.3%~3.0%Mg,2.0%~2.6%Cu,0.05%~0.2%Zr,0.05%~0.3%Fe 0.03%~0.15%Si,0.001%~0.05%Mn,0.005%~0.05%Ti,0.000 5%~0.005%Be,0.001~0.05%Ca或Ga,0.000 5%~0.005%B或0.000 01%~0.005%C。该合金具有高强度、高使用可靠性、良好的加工性能等优点,适用于核工业用气体离心机、飞机和火箭发动机等对材料性能要求较高的设备零部件的制造。

    2012年06期 v.35;No.255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性能储氢合金制备技术

    范爱国;

    <正>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101186984中公开了一种高性能储氢合金的成分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的化学式(摩尔分数)为Ti-(60%-x-y-z)Cr-xM-yN-zP。其中:M是Mo,Mn,Cu,Ni或W元素;N是Nb或Ta元素;P是V,Fe,Al,Cu,Ni,Zr或Zn元素;且0≤x≤20%,0≤y≤5%,0≤z≤15%,0<(x+y+z)≤30%。该合金的制备方法是:将原料混合后置于高频磁悬浮感应炉中,在Ar保护气氛下熔化3~4次,然后在惰性气体保护气氛下在900~1 450℃退火0~20 h。获得的合金的最大储氢能力为2.6%(质量分数),在60℃时的氢释放率为2.2%。2012-10

    2012年06期 v.35;No.255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年总目次(总第250~255期)

    <正>~~

    2012年06期 v.35;No.255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失效分析

  • 小型汽车发动机连杆弯曲失效分析

    段莉萍;陈耘;张维贤;唐家耘;

    小型汽车发动机活塞连杆组在使用过程中连杆发生弯曲。对活塞连杆组中各组成零件的状态、表面形貌等进行宏观分析;对连杆进行化学成分、表面缺陷、显微组织缺陷和金相组织分析。结果表明:发动机活塞连杆组出现异常,主要是由于连杆发生弯曲变形,工字型部位存在表面折叠、表面脱碳、带状组织和较严重的非金属夹杂物等缺陷,降低了42CrMo钢的刚度和抗弯强度,导致连杆弯曲变形失效。

    2012年06期 v.35;No.255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基于超材料的新型吸波材料及其天线隐身应用进展

    占生宝;刘涛;严红丽;丁健;

    超材料的出现为设计新型吸波材料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综述基于超材料的新型吸波材料及其在天线隐身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吸波材料的特点,尤其是基于媒质参数可调的完美吸波材料在技术上所具备的优势。展望了新型吸波材料在天线隐身领域的应用前景。

    2012年06期 v.35;No.255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下载次数:1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研究概况

    石小超;陈朝章;徐晋勇;高成;王贵;

    综述了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的原理及陶瓷膜的特点。着重分析总结电流密度、电压与频率、占空比等电参量因素对陶瓷膜性能的影响,介绍铝合金微弧氧化中常用的电解液组成,简要描述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硬度、耐磨、断裂、耐腐蚀等性能。

    2012年06期 v.35;No.255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研究发展现状

    李明利;余琼;马兰;周春江;逯庆国;徐英;郭洪光;黄凤莉;曹慧;吕绯;

    汽车尾气排放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概述了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原理、催化剂组成以及催化剂的研究生产现状,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尾气净化催化剂的发展趋势。

    2012年06期 v.35;No.255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9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稿约

    <正>本刊1978年创刊,以促进军民两用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为宗旨,主要报道国内外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材料制备工艺、失效分析、理化测试等方面的科研成果,通过对国内外新材料领域研究热点及研究成果的交流与研讨,促进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优先刊登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和火炬计划项目,等等。重点刊登镁、铝、钛合金材料、复合材料、特种钢材料、高性能陶瓷结构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稀土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密封材料、材料动态性能测试、模拟与表征等领域的试验研究性文章。本刊补白内容涉及专家对科研成果及前沿课题的短评,各种学术动态,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奖励课题、论文、成果的摘要等。

    2012年06期 v.35;No.255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