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灵展;张立君;徐英;杨黎明;彭银江;陈大辉;朱秀荣;侯林冲;
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铁基多孔预制件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T6处理,通过对该材料进行压缩性能测试,获得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对曲线和压缩后试样的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变率为0.001~10 s-1,材料对应变率的变化不敏感,其峰值应力基本保持在600 MPa;应变率为1 000~2 700 s-1,材料对应变率的变化也不敏感,峰值应力基本保持在700 MPa;当应变率从10 s-1提高到1 000 s-1,材料的变形方式发生改变,峰值应力提高,试样压缩后的形貌由剪切断裂转变为仅发生塑性变形。应变率为1 000~2 700 s-1,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上存在很长的平台应力,且随应变率的增加平台变宽,说明该材料具有很好的能量吸收能力。
2015年05期 v.38;No.27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邹广平;刘泽;唱忠良;孙祥希;王瑞瑞;
通过对金属丝网橡胶隔振器进行正弦扫频试验和随机振动试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对金属丝网橡胶成型的纹路斜度、相对密度和丝径对金属丝网橡胶隔振系统传递率、固有频率和均方根加速度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不同试验量级下的相关变化规律曲线,并分析研究了试验量级对金属丝网橡胶隔振器固有频率和均方根加速度响应的影响。
2015年05期 v.38;No.272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张玉梅;刘梅;华杰;王丽;李海波;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表面氧化的Si(100)基片上制备了厚为70nm的FePt薄膜,在不同温度下于磁场中进行热处理,利用X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和原子力显微镜对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磁场热处理对FePt薄膜结构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热处理有助于FePt薄膜的无序-有序相转变,在0.4MA/m磁场中,经过500℃热处理的FePt薄膜的有序化程度提高,平行和垂直膜面的矫顽力增大;磁场热处理能够抑制磁性颗粒的团聚,使薄膜中的磁性颗粒分布均匀,薄膜表面的粗糙度降低。
2015年05期 v.38;No.272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濮赞泉;郑宇;刘晓军;王勇;
为研究不同壳体材料对破片撞击带壳Comp B装药的影响,利用AUTODYN-2D软件建立破片撞击带壳炸药模型,对破片撞击、起爆不同壳体炸药的过程进行数值仿真。采用"升—降"法确定破片撞击带壳炸药的临界起爆速度,并定量分析了临界起爆速度随壳体密度、强度的变化规律,仿真计算结果能够较好地符合Jacobs-Roslund经验准则。壳体材料采用钨合金时,临界起爆速度较高强工具钢提高了22.5%,较中强钢提高了24.4%,较铝提高了38.8%。仿真结果表明破片撞击起爆带有高密度、高强度材料壳体的炸药时,临界速度更高。为传统弹药的改进及不敏感战斗部的设计提供了壳体材料选择的依据。
2015年05期 v.38;No.272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罗晓东;张丽萍;王青峡;李连杰;
基于ABAQUS/Explicit平台建立AZ31镁合金环件径轴向热轧的三维弹塑性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驱动辊直径对成形环件的应变和温度分布不均匀性以及轧制力能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驱动辊直径的增加,成形环件的应变和温度分布越来越不均匀;同时径向轧制力稍有增大,轧制力矩逐渐增加;轴向方向轧制力逐渐减小,轧制力矩逐渐减小。
2015年05期 v.38;No.272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运禄;尹建平;王志军;王义鼎;
为研究混凝土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裂纹扩展,用非线性动力学软件AUTODYN-2D、扩展性Drucker-Prager强度模型,采用SPH算法对混凝土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裂纹形成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混凝土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裂纹扩展情况,研究弹体不同速度对裂纹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扩展性模型Drucker-Prager能够合理地描述混凝土裂纹的扩展现象。在本研究条件下,当速度小于650 m/s,混凝土裂纹扩展的最大直径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当速度大于650 m/s,混凝土裂纹扩展的最大直径呈先增大后不变的现象。
2015年05期 v.38;No.272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刘梅;鲁铭;王世苗;徐仕翀;李海波;
采用溶胶-凝胶旋涂法并结合在氢气中的还原工艺,在Si(001)基片上制备FeCo/SiO2复合薄膜,利用X线衍射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了还原温度对薄膜样品微观结构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还原温度为700℃,薄膜中FeCo具有强的(110)择优取向,样品矫顽力较大;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FeCo出现(200)择优取向生长,样品矫顽力逐渐降低;当还原温度为1000℃,FeCo具有较强的(200)择优取向,晶面间距膨胀引致的相对形变最小,样品矫顽力较小;当还原温度为1200℃,样品中出现晶态SiO2,FeCo具有强的(110)择优取向,不利于复合薄膜软磁性能提高。
2015年05期 v.38;No.272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姜善涛;
通过控制TeO2和Bi2O3的比例,制作3组Bi2O3-TeO2系微波介质陶瓷的烧结体试样,分别用XRD、SEM、介质谐振器研究烧结体试件的相结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烧结体在煅烧过程中,成相情况受氧含量影响严重;温度低于650℃时烧结体会发生过烧坍塌,说明烧结体的烧结温度区间比较窄;当Bi和Te的比为1∶2时,烧结体具备较好的微观形貌及介电性能,是较理想的微波介质陶瓷材料。
2015年05期 v.38;No.272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姜炳春;刘方方;唐联耀;李炳;闫丽静;
以Ti、Al、C单质粉末为原料,通过高温自蔓延制备高纯的Ti3AlC2材料,研究钛碳比、铝含量及添加助剂Si对Ti3AlC2合成的影响,利用XRD和SEM研究该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Si元素的加入显著促进了Ti3AlC2的合成;钛碳比及Al的相含量对Ti3AlC2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合适的钛碳比和适当过量的Al有利于提高粉体中Ti3AlC2的含量;通过K-值法估算Ti3AlC2的纯度,以3Ti/1.2Al/2C/0.3Si粉体为原料经高温自蔓延获得了质量分数达92.6%的Ti3AlC2粉体。
2015年05期 v.38;No.272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刘守法;李春风;吴松林;
利用无针搅拌头,对3.6 mm厚铜镍合金和4 mm厚低碳钢进行搅拌摩擦搭接焊。借助拉剪试验、SEM和EDS,研究焊接参数对接头拉剪强度的影响,并分析多道次焊缝间的最佳间距。结果表明:减小焊接速度或增大预热时间有利于提高接头拉剪强度,试验得到的试样最大拉剪强度达到295 MPa,接近铜镍合金母材的剪断强度。在最佳焊接参数下,多道次焊接需要保证两相邻焊缝间距离小于12 mm,可实现大面积接合面接合。
2015年05期 v.38;No.272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强强;王书民;周春生;
以均匀沉淀结合微波法制得掺入(Ag、Sn、Al)的改性纳米ZnO粉体。以掺Ag纳米ZnO为光催化剂,研究其对水体中甲醛的光催化降解作用,探讨光催化降解的过程与性质,并对其降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以1.0g掺Ag纳米ZnO为光催化剂,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的甲醛进行紫外光解2.5h时,甲醛的降解率可达86.7%;在模拟可见光下,掺Ag纳米ZnO对甲醛的降解率可达54.2%。甲醛的降解历程推测可能为ZnO光催化降解甲醛溶液时,活性羟基自由基(·OH)起氧化作用,先将甲醛氧化为羧酸,最终完全降解为CO2和H2O。
2015年05期 v.38;No.272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伊建亚;王志军;尹建平;徐永杰;
为研究新型聚能装药结构在串联战斗部前级的应用,运用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选取混凝土和钢板作为侵彻目标,模拟侵彻体成型过程,得到存在一定速度差的两段侵彻体,一种是高速无杵体直径较小的高速射流,另一种是速度低直径较大的杆式侵彻体。结果表明:当侵彻混凝土靶板时,新结构开孔孔径增大27.3%,穿透了混凝土靶板且剩余速度为2 831 m/s,而普通结构药型罩穿透时剩余速度为1 523 m/s;当侵彻钢质靶板时,新结构开孔孔径增大40%,穿透钢质靶板且后段射流形态完整,其剩余速度为1 989 m/s,普通结构则未能穿透靶板。研究结果为串联战斗部前级装药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提升了侵彻能力。
2015年05期 v.38;No.272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吴雄喜;
针对某三缸曲轴平衡块充填难的问题,从制坯和预锻模具着手对其模具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分别提出渐进分模面的概念和对预锻模具筋板结构重新设计的想法,并通过有限元模拟来查看优化前后飞边的铺展情况、终锻件的充填情况。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对分模面和筋板结构进行改进后,终锻件的填充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并确定了预锻模具空间分模面距水平分模的距离为19~33 mm、筋板斜度为13°时,锻件的填充效果最好,很好地验证了模具优化的可行性。
2015年05期 v.38;No.272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啸雄;韦航标;蔡波;宗铎;胡俊;杨阳;
采用SPH-FEM耦合算法模拟了熔渣离心雾化过程。通过比较相同条件下的实验和计算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在离心雾化仿真过程中的适用性。研究了熔渣流速、转盘转速、转盘直径对熔渣粒度分布的作用规律函数,据此得到了熔渣离心雾化系统的优化方案。
2015年05期 v.38;No.272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段利利;吴化;刘润;
采用镁合金表面预镀镍工艺,用其代替氰化物电沉积铜。分析镁合金预处理技术、氟化物处理、化学浸锌、电镀铜锡、预镀镍溶液成分及工艺条件对沉积层的影响,并比较各种工艺参数对铜锡合金层、镍层晶粒尺寸的作用。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各镀层的表面形貌、XRD分析处理层的相组成,用极化曲线分析镀层的腐蚀倾向。结果表明:在此工艺条件下,较为有效地解决了镁合金电镀过程中因与镍电位差过大、易腐蚀不易沉积的问题;可以在镁及镁合金表面形成致密度高、孔隙率低、结合强度好且硬度高的合金镀层。
2015年05期 v.38;No.272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邹蓉;徐建刚;宋海洋;席欢;李国辉;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旋转晶界角对铜孪晶纳米线拉伸加载下力学性能的影响。模拟采用多体紧束缚势函数描述铜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模拟结果,分析了单晶铜和孪晶铜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旋转晶界角的铜孪晶纳米线的位错成核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旋转晶界角的增加,铜纳米线的屈服强度减弱;当旋转晶界角较小时,界面上出现了成三角形网格的失配位错,随着旋转晶界角的增大,网格逐渐缩小甚至消失;旋转晶界角较大时,晶界处易于位错成核,且界面对位错的存储能力和阻碍作用均减弱,导致屈服强度减弱。
2015年05期 v.38;No.272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磊;台立民;迟长志;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65Mn钢组织及扭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回火时65Mn钢能获得较高的抗扭强度,且抗扭强度随回火温度上升而越来越小;综合比较,380℃回火时65Mn钢能获得优良的扭转性能。
2015年05期 v.38;No.272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俊停;李扬;史雷鸣;
分析某车型后地板零件的成形工艺,并采用Auto Form软件建立了后地板零件的全工序数值仿真模型。通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拉延成形阶段的压边力、凸凹间隙和拉延速度3个因素对成形零件的减薄率和次应变的影响。采用多目标优化确定压边力、凸凹间隙和拉延速度的最优参数组合。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全工序模拟和正交实验设计能够有效避免成形缺陷和确定成形参数,为实际生产做指导。
2015年05期 v.38;No.272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日辉;李鹤;郭刚虎;张向锋;
电磁轨道炮发射弹丸过程中,电枢和轨道之间处于超高速滑动摩擦的接触状态,不同的接触参数对界面间的接触性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建立枢轨间高速滑动摩擦的二维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对超高速滑动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分别研究不同枢轨材料、摩擦因数和滑动速度等参数下枢轨界面的接触性能变化。得出提高电枢滑动速度、提高轨道屈服应力、减小摩擦因数等能够有效减少轨道的损伤。
2015年05期 v.38;No.272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沈强;王玉玺;
针对A7N01铝合金MIG焊接工艺,分别采用纯Ar气体和He-N2-Ar混合气体作为保护气体,并通过拉伸、弯曲、硬度以及疲劳试验分析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与纯Ar气体保护焊相比,采用He-N2-Ar混合气体焊接时,A7N01焊接接头在循环寿命为107条件下的疲劳强度提高约9.3%,而接头准静态拉伸性能的改善效果有限,其抗拉强度仅提高约2.5%;在He-N2-Ar混合气体保护条件下,焊接接头疲劳性能改善的主要原因是焊缝气孔数量明显减少,而焊接气孔对接头的准静态抗拉强度影响不大。
2015年05期 v.38;No.272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吕建军;高平;王力杰;李永峰;周晶钟;张明;侯永亮;
通过弹用燃烧合金颗粒制备实验,研究燃烧合金颗粒的形貌、制备难易程度、利用率与海绵锆中铁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铁含量直接影响燃烧合金颗粒的形貌、制备难易程度和利用率,在其他成分符合标准的前提下,铁含量越高,燃烧合金越不易破碎成所需的颗粒;铁含量较低时,燃烧合金容易破碎且颗粒形貌呈海绵状,制备的燃烧合金产品表面光洁、强度高。
2015年05期 v.38;No.272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韩东序;赵秀娟;潘金芝;陈春焕;任瑞铭;
对车轮用钢喷丸强化处理的可行性进行探讨。试验材料为CL60车轮钢,采用直径1 mm的钢丸以45 m/s的速度进行不同时间喷丸处理,分析其表层粗糙度、应力、组织和硬度随喷丸工艺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喷丸后的试样表层粗糙度均低于4.9μm,符合车轮服役规范;喷丸后试样表层会产生厚约为400μm的随深度变化的残余压应力,喷丸处理2min时最大应力可达762 MPa;硬度随喷丸处理时间的增加逐渐提高,喷丸0.5 h后表层硬度约为375HV,喷丸6 h后表层硬度最高,可达到480HV,硬化层的厚度在喷丸1 h时达到饱和,约为130μm;喷丸处理后,车轮钢表层渗碳体会产生变形细化、断裂、溶解,铁素体会明显细化,在喷丸处理3 h时表层部分铁素体晶粒细化至70 nm。喷丸处理1~3 h可以在表层无损伤的情况下,有效提高硬度,为喷丸处理的最佳工艺。
2015年05期 v.38;No.272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建超;徐国跃;刘晶晶;王慧慧;石枭;
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CeO2粉体,设计水热合成条件的正交实验。通过研究发现:当水热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18 h、热处理温度1 400℃时,氧化铈粉体的发射率性能最好;从常温升温至600℃时,粉体3~5μm波段发射率从0.359降至0.270。
2015年05期 v.38;No.272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雁思;戴文喜;王志军;
为研究爆破战斗部壳体破碎形成破片过程的数值仿真方法,采用SPH算法对爆破战斗部壳体破碎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在战斗部建模过程中,炸药采用Lagrange单元,壳体和底盖采用SPH单元,三者网格之间定义耦合。同时通过基于Mott破片分布理论的Stochastic模型,计算获得了壳体破碎过程及其破碎后所形成破片的质量分布和初速,并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仿真方法的可靠性,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和技术借鉴。
2015年05期 v.38;No.272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霍奕宇;王坚茹;陈智刚;芮亮;
为实现陶瓷微粒限定范围内低附带毁伤效果,将炸药与陶瓷微粒混合构成新型复合装药结构。在相同结构与药量的情况下,对非金属战斗部壳体壁厚进行优化设计,设定3种不同壳体壁厚,采用LS-DYNA软件模拟仿真外加试验验证的方法得到壳体壁厚对陶瓷球初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同种装药结构中,壳体壁厚为4 mm、陶瓷球初速在1 100m/s左右时,对比发现低附带毁伤效果最好;模拟仿真与试验结果规律基本一致。
2015年05期 v.38;No.272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段宝玉;刘宗昌;任慧平;霍文霞;
研究P91、P92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汇总了P91、P92钢的CCT图和TTT图,对这些C-曲线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存在的缺点,展示了P92钢的新的TTT图。P92钢的等温转变组织形貌较为特殊:珠光体组织为纤维状,下贝氏体呈颗粒状。
2015年05期 v.38;No.272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马力;陈刚;郭安振;郭智敏;郑顺奇;张治民;
基于热模拟试验获得超高强铝合金真应力-真应变数据的基础上,采用Prasad、murty、Gegel和Malas失稳准则分别构建不同真应变下的试验合金失稳图,并分析不同失稳准的失稳区域分布及演变特点。结果表明:所有判据下的失稳图中,高温高应变速率区域是失稳区高频出现区域;随着真应变增大,呈大面积离散状分布的Prasad失稳区域不断减小;呈离散状分布的murty判据下的失稳区域,在中高温和中应变速率区域产生新的失稳区域,区域范围呈增大趋势;随着真应变增大,Gegel和Malas判据下失稳区域分布及演变特点相似,低温低应变速率下的失稳区域均呈增大趋势,中高温高应变速率区域对应的失稳区域逐渐呈减小趋势。
2015年05期 v.38;No.272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方晓祖;顾明俊;刘子瑜;
为考察38CrSi钢的环境适应性,在我国6个典型试验场站开展6个月环境大气暴露试验,通过考察锈层的形貌、结构和腐蚀质量损失,研究38CrSi钢的大气暴露早期腐蚀行为。结果表明:38CrSi钢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形态存在巨大差异;试样在拉萨、漠河和西双版纳3个试验站的腐蚀呈现双锈层结构,在厦门试验站具有明显的点蚀特征,在万宁试验站产生强烈的腐蚀;影响38CrSi钢大气腐蚀速率的地域排序为万宁>江津>厦门>西双版纳>拉萨>漠河。
2015年05期 v.38;No.272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