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Ordnance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试验研究

  • 单颗磨粒切削氮化硅陶瓷表面残留高度研究

    万林林;刘志坚;邓朝晖;刘伟;

    基于单颗磨粒切削路径规划和未变形切屑厚度模型,建立加工表面残留高度与加工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在高精度数控平面磨床上进行单颗磨粒切削氮化硅陶瓷加工实验,结果表明残留高度与与切削力呈正相关关系。当材料去除方式为以脆性裂纹扩展控制的断裂破碎时,加工表面残留高度现象相对明显。通过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获得有助于降低表面残留高度的加工参数组合,可用于指导实际磨削加工,并通过磨削实验进行验证。

    2017年02期 v.40;No.281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0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超磁致伸缩激振器的优化设计及应用分析

    孟建军;张扬;祁文哲;王安民;

    为优化超磁致伸缩激振器的工作特性,对激振器的磁路结构进行研究和设计,得到了相应的结构参数。结合麦克斯韦电磁学理论建立激振器磁路的有限元模型与动态数学模型,分析导磁体和等效质量对激振器磁路结构和输出特性的影响,得出该激振器相应的设计方案。应用数据分析表明,用此激振器搭建的振动时效平台能够满足时效工件对激振源的要求。

    2017年02期 v.40;No.281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9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冷却方式对均匀化态Mg-6Gd-3Y-1Zn-0.5Zr镁合金显微组织及腐蚀性能影响研究

    鲁礼菊;许诗源;刘木君;

    通过XRD和扫描电镜对不同冷却方式(水淬、随炉冷)均匀化处理的Mg-6Gd-3Y-1Zn-0.5Zr镁合金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并通过质量损失试验和电化学试验研究水淬及随炉冷样品在质量分数为5%Na Cl溶液中的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水淬样品主要由α-Mg固溶体和晶界上的块状长周期结构(LPSO)组成,而随炉冷样品除α-Mg固溶体和晶界上的块状LPSO外,晶内还分布着大量的片层状LPSO;晶内片层状的LPSO增加阴极相的数量,加速镁基体的腐蚀,故随炉冷样品在5%Na Cl水溶液中的质量损失速度大于水淬样品。

    2017年02期 v.40;No.281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三维等效弹性模量的轨道炮复合身管抗弯刚度分析

    尹冬梅;栗保明;

    基于复合材料层合板理论,建立轨道炮身管纤维缠绕复合外壳的三维等效弹性模量的计算模型。采用组合梁的转动惯量法对纤维缠绕的轨道炮身管的轴向抗弯刚度进行分析,并与相应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做对比。对比显示,两种计算方法在缠绕角度较小时,计算结果一致性较好。还对缠绕角度的变化对身管抗弯刚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缠绕角度的增大,身管抗弯刚度呈先小幅下降后逐渐增大的趋势,并且碳纤维层缠绕角度的变化对轨道炮身管抗弯刚度的影响比玻璃纤维层的要大。

    2017年02期 v.40;No.281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汽车发动机活塞铝合金基复合材料钻削工艺研究

    孙海波;于瑞;

    基于动态响应面建立某汽车发动机活塞铝合金基复合材料钻削毛刺数学理论模型,运用数值仿真及实验方法对其钻削过程中的进给速度、钻削速度及加强基质量分数对汽车发动机活塞铝合金基复合材料钻削毛刺高度及厚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给速度、钻削速度增加,钻削毛刺高度和厚度都逐渐增加;随着加强基质量分数增加,毛刺厚度逐渐增加,而毛刺高度却逐渐减小;毛刺高度和厚度理论计算值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5.30%和5.93%,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2017年02期 v.40;No.281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6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性能管线钢动态断裂性能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吴建源;龙源;纪冲;李兴华;马华源;

    采用不同锤高对X90管线钢试样进行落锤撕裂试验,利用GTN微观损伤模型对试验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详细研究裂纹稳态扩展速度与临界裂尖张开角的关系,并对试验和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试样的断裂韧性随稳态断裂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有限元计算的断裂速度、裂尖张开角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GTN微观损伤参数能较好地应用于X90管线钢的动态断裂分析;现有的DWTT方法在评估试样的断裂韧性时存在缺陷,应考虑试样的起裂和冲击变形对评估的影响。

    2017年02期 v.40;No.281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8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焊接电流对ZM6镁合金薄壁件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冯义成;张令柱;王琴;解东栋;刘东戎;马宝霞;刘洪汇;王德峰;王丽萍;郭二军;

    以ZM6镁合金薄壁铸件为研究对象,通过OM、SEM观察和显微硬度以及拉伸性能测试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焊接电流对焊接接头质量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大,焊缝区的晶粒尺寸减小,显微硬度增大;而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随电流的增加呈先缓慢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随焊接电流的增大,焊接裂纹的敏感性也随之增加。

    2017年02期 v.40;No.281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2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Y含量对挤压态Mg-Y-Zn合金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刘欢;黄河;李程;杨晓伟;

    利用OM、SEM、TEM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Y元素的含量对3种Mg-Y-Zn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室温及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态Mg_(97)Y_2Zn_1和Mg_(96)Y_3Zn_1合金主要由α-Mg基体、沿挤压方向排列的带状18R-LPSO相和α-Mg内的层片状14H-LPSO相组成,而Y含量最高的Mg_(95)Y_4Zn_1合金中还形成Mg_(24)Y_5相颗粒。室温时,随Y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逐渐升高,塑性不断下降;随温度的升高,3种合金的抗拉强度均下降,但塑性显著提升。由于合金中起强化作用的LPSO相和Mg_(24)Y_5相热稳定性好,合金在高温时仍保持优异的力学性能,其中Mg_(95)Y_4Zn_1合金在300℃时的抗拉强度为252 MPa,伸长率达到27.1%。总体来看,Mg_(96)Y_3Zn_1合金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2017年02期 v.40;No.281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9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Fe76-xHfxY4B20(x(x)=2,4,6%)合金的热稳定性和磁性能

    董丽荣;左彬;于万秋;曲丹丹;张琦;华中;

    用单辊旋淬法制备Fe_(76-x)Hf_xY_4B_(20)(x(x)=2,4,6%)非晶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对合金进行等温退火处理,利用差热分析仪(DTA)、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合金的热稳定性、结构和磁性能。结果表明:Fe_(76-x)Hf_xY_4B_(20)(x(x)=2,4,6%)非晶合金的第一晶化峰值随着Hf含量的增多而增高,热稳定性得到增强;Fe_(76-x)Hf_xY_4B_(20)(x(x)=2,4,6%)合金退火后,先有α-Fe相析出,随退火温度升高,同时伴有Fe_2B和Fe_(23)B_6的析出,3种合金晶化过程相似;饱和磁化强度M_s值随退火温度升高呈稍有增大、减少、再增大的变化趋势,矫顽力H_c值基本上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017年02期 v.40;No.281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镀铬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陈文革;王娇娇;马佳;王蕾;

    以镀铬碳纤维和铜粉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碳纤维增强铜基体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聚焦离子束(FIB)、电子天平、数字金属电导率测量仪以及硬度计对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进行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并探讨碳纤维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在铜基体上分布均匀,基体组织致密,随碳纤维体积分数增加,复合材料密度逐渐降低,且复压复烧后材料密度提高,复合材料的密度在碳纤维体积分数为1%时达到最大值(8.640 9 g/cm3);复合材料的硬度值先增加后减小,复压复烧后,碳纤维体积分数为5%时硬度达到最大值(50.6HV);随碳纤维体积分数增加至15%,导电率逐渐减小至75.8%IACS。

    2017年02期 v.40;No.281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6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Ti-6Al-4V/Al3Ti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残余应力分析

    史明东;原梅妮;何小晶;陈贺贺;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不同微观结构的Ti6Al4V/Al_3Ti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的残余应力,分析复合材料层内残余应力分布特征及微观结构参数对层内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Ti6Al4V/Al_3Ti层状复合材料中各层的残余应力在对称中心点处最大,在接近材料边缘处迅速降到最低,各层内残余应力沿界面法线方向无应力梯度变化;在总厚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层厚比和层数可改善Ti6Al4V/Al_3Ti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中的残余应力分布,但层厚比对复合材料层内的残余应力影响更为明显。

    2017年02期 v.40;No.281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8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T2/2A12复合材料扩散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刘彦峰;刘佳;韩茜;李聪;王献辉;

    利用真空电阻炉对T2紫铜和2A12硬铝进行真空扩散焊接,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和显微硬度计对结合区的组织形貌和成分以及显微硬度进行表征与测试,研究焊接工艺对T2/2A12双金属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扩散温度为700℃、保温60 min时,制备的T2/2A12复合材料结合区宏观界面清晰,未见明显焊接缺陷,出现Cu_3Al_2、Cu_9Al_4、Cu Al金属间化合物,金属间化合物对结合区的强化作用使其硬度显著升高;溶解层随扩散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厚,晶粒逐渐粗大,γ_2相在δ相区的溶解量增加。

    2017年02期 v.40;No.281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1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Al-Si合金微弧氧化膜热防护性能研究

    鲁闯;谢发勤;朱利萍;

    利用SEM、EDS、XRD及导热系数测试仪研究不同厚度高硅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结构特点及其导热性能,用数值分析方法优化最佳隔热性能膜层厚,并用热震试验研究膜层的耐热冲击性能。结果表明:随氧化膜厚度的增加,膜层莫来石相含量增加、致密性提高;膜层导热系数随膜厚的增加而增大,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环境温度从298 K上升到623 K,氧化膜导热系数减少约70%,相对于基体合金降低2~3个数量级;膜层分别经60次空冷和水冷热震试验,表面均未出现肉眼可见的裂纹。

    2017年02期 v.40;No.281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1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磷酸酸洗对AlN粉体及陶瓷烧结性能的影响

    龙文进;李阳;徐维;陈奎;张越嫦;成哲;黄嘉明;洪继宇;

    以镁粉和NH_4Cl作为双重辅助添加剂,通过直接氮化法制备出氮化铝粉末,然后通过H_3PO_4酸洗提高粉末的抗水解性能,再高温烧结制备出AlN陶瓷材料。通过XRD和SEM对AlN粉体及陶瓷材料进行物相分析和微观结构表征,并对经磷酸酸洗和未经磷酸酸洗的粉末的烧结性能进行比对研究。结果表明,磷酸酸洗工艺提高了AlN粉末的抗水解性能和烧结性能,AlN陶瓷具有良好的微观结构和较高的致密度。

    2017年02期 v.40;No.281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7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车用Mg-Gd-Nd-Sb-Zr合金高温蠕变行为及组织演变研究

    邓璘;

    通过SEM、TEM和蠕变试验机研究不同温度下Mg-8Gd-2Nd-0.5Sb-0.6Zr(质量分数/%)合金高温蠕变行为,分析其组织演变,并通过计算合金的蠕变激活能分析蠕变机制。结果表明:加载应力10 h后,合金进入稳态蠕变阶段,随着温度升高蠕变性能差异明显增大;高温高应力情况下,组织上观察不到网状析出相,滑移线较多,存在孪晶,位错密度较高,此时网状析出β′相已经完全转变为颗粒状β相;蠕变温度在200、250、300℃下的应力指数为3.5、4.6和5.8,蠕变激活能为77.8、86.8、99.6 k J/mol。合金低温时受位错交滑移机制控制;高温时受扩散机制控制。

    2017年02期 v.40;No.281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挤压变形对Mg-Gd-Y-Zn-Zr稀土镁合金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

    赵晓飞;张星;李保成;张治民;郭睿琳;

    通过采用DR-S02平面材料屏蔽效能测试仪,研究Mg-Gd-Y-Zn-Zr稀土镁合金的电磁屏蔽性能,比较不同挤压变形量的稀土镁合金的电磁屏蔽性能。结果表明,Mg-Gd-Y-Zn-Zr稀土镁合金具有优良的电磁屏蔽性能,通过挤压变形后,屏蔽性能有所改变。在低频段,热挤压对电磁屏蔽性能影响较小;在高频段,随着挤压程度的增加,电磁屏蔽性能逐渐提高。

    2017年02期 v.40;No.281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5056铝合金桥形零件挤压成形研究

    贾康凯;张宝红;李国俊;骆无思;陈艳;

    为得到综合性能良好的5056铝合金桥形件,采用挤压成形工艺方案并对在不同小圆角半径的凸凹模作用下桥形件的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压下量S为40 mm、成形温度为420℃、凸凹模小圆角半径r为10 mm时,挤压变形过程中桥形件的小圆角处不会出现缩口缺陷;桥形件的等效应变分布、等效应力分布较为均匀;桥形件的等效应变差值最小,等效应力最大值最低。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和模具对模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得到符合尺寸和精度要求的桥形件。

    2017年02期 v.40;No.281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挤压成形7A04铝合金轮辋疲劳性能研究

    郭睿琳;张星;李保成;张治民;赵晓飞;

    为准确掌握挤压成形铝合金轮辋的性能特点,提高轮辋的服役寿命,利用Instron8801疲劳试验机对挤压成形7A04铝合金轮辋不同应力下轴向与周向的疲劳寿命进行测试,通过金相显微镜和SEM扫描电镜对轮辋组织及疲劳断口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挤压成形7A04铝合金轮辋轴向和周向拉伸力学性能差别不大,但疲劳性能有很大差异,轴向疲劳寿命比周向的高约40%;随加载应力的降低,疲劳寿命呈非线性升高,疲劳裂纹扩展区的面积增大,疲劳条纹的间距变小。最后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拟合得到轮辋周向S-N的关系式,为挤压成形7A04铝合金轮辋不同应力下疲劳寿命的预测提供依据。

    2017年02期 v.40;No.281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侧向环形聚能切割器射流成型特性研究

    曹涛;顾文彬;詹发民;徐景林;刘建青;

    为获得侧向环形聚能切割器射流成型的特点和规律,运用LS-DYNA有限元软件模拟大口径侧向环形切割器两点对称起爆射流成型过程,借助综合性仿真平台Altair Hyper Works,揭示侧向环形射流3个方向速度和形态随切割器圆心角θ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侧向环形切割器内外侧微元质量不对称性和爆轰时间不同步性是环形射流偏斜和形态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射流轴向速度、径向速度、切向速度随圆心角θ的变化呈不同的规律;随θ增大,射流扭曲变形越来越严重。将电脑仿真技术应用到模拟环形射流成型的高速复杂过程中,研究结果为环形切割器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2017年02期 v.40;No.281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冷却速度对AZ31镁合金搅拌摩擦点焊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

    王小明;吴海江;

    采用空冷、水冷、液氮冷却和液氮/水混合冷却的方法,研究不同表面冷却方式对AZ31镁合金搅拌摩擦点焊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搅拌摩擦点焊接头表面冷却速度的增加,材料的流动性减弱,钩形曲线的宽度逐渐减小;水冷条件下的搅拌摩擦点焊接头虽然焊核区和热影响区晶粒细小,但热机械影响区部分晶粒长大,而液氮/水冷条件下焊点各区域晶粒都非常细小。液氮/水冷条件下的搅拌摩擦点焊接头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2017年02期 v.40;No.281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9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冷轧中间退火对LZ91镁锂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刘筱;刘文辉;罗号;姚玮;唐昌平;肖阳;

    利用硬度测试、室温拉伸、杯突试验、金相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冷轧中间退火对LZ91镁锂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中间退火后,合金发生再结晶,可以有效改善板材边裂现象。较优的中间退火工艺为200℃×1.0 h,薄板抗拉强度为224 MPa,较未经中间退火的薄板低16.1%;伸长率为24.8%,较未经中间退火的薄板升高11.2%;杯突IE值为6.23 mm,提高11.9%。未经中间退火的合金试样,其裂纹都平行于轧制方向呈直线状分布;而退火后,破裂的部位在胀形的最高点,裂纹呈散射状由膨胀中心沿着径向发散。

    2017年02期 v.40;No.281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5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616装甲防弹钢动态冲击下的性能研究

    胡邓平;赵利平;伍先明;闫丽静;莫夫;

    从动态力学性能方面研究22SiMn2TiB-(616)高强度装甲钢的防弹性能。鉴于不同的应变率可得到区别较大的动态屈服强度,在SHPB(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的基础上,测试不同应变率和温度对616装甲钢力学性能的影响,撞击616装甲钢试样材料得到相应的应变率-应变曲线,观察冲击后其显微组织变化情况,并与原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光组织中出现白色光亮的ASB(绝热剪切带);同时组织中还出现相应的回火组织,验证应变率对动态压缩屈服强度有较大影响。

    2017年02期 v.40;No.281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下载次数:9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 ]
  • 热处理对超音速火焰喷涂WC涂层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赵坚;陈小明;吴燕明;伏利;王莉容;刘伟;

    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冲蚀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不同温度退火热处理对超音速火焰喷涂WC-10Co4Cr涂层的微观结构、显微硬度、结合强度、耐磨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退火热处理温度低于450℃时,涂层的相组织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显微硬度及耐干摩擦磨损性能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并在450℃时出现峰值;当热处理温度高于450℃时,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涂层中WC、Co、Cr相的含量逐渐降低,大部分转化为CoWO_4、Cr_2O_5、C_6WO_6等氧化物相,涂层的孔隙率明显升高,耐泥沙冲蚀性能明显降低;当热处理温度升高到600℃以上时,涂层的结合强度开始降低;当热处理温度为850℃时,涂层整体剥落。

    2017年02期 v.40;No.281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5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Cr12MoV模具钢搅拌摩擦加工超细晶表面层性能研究

    赵红星;

    采用不同旋转速度进行搅拌摩擦加工Cr12MoV模具钢超细晶表面层的制备,并测试分析超细晶表面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搅拌摩擦加工方法可在Cr12MoV模具钢表面制备出晶粒尺寸为4~8μm的超细晶表面层。与常规氮化处理Cr12MoV模具钢相比,采用搅拌摩擦加工处理的Cr12MoV模具钢磨损体积减小68%、冲击吸收功增大72%。随旋转速度从200 r/min增大至1 000 r/min,超细晶模具钢的晶粒先细化后粗化,耐磨损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均先提高后下降。搅拌摩擦加工时的旋转速度优选为600 r/min。

    2017年02期 v.40;No.281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3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改进Voronoi的高强铝合金微观结构的跨尺度模拟

    卞贵学;陈跃良;张勇;王安东;丁文勇;

    通过改进Voronoi方法建立含有夹杂粒子的2A12铝合金微观晶粒结构模型。将内聚力模型中的位移-驱动力之间的关系嵌入到Voronoi晶界之间进行微观晶粒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并通过有限元子模型技术,建立微观晶粒结构到宏观结构的跨尺度有限元模型。结果表明:改进的Voronoi方法可较好地模拟铝合金显微组织结构;不同形状(a/b)和位置(θ)的夹杂粒子对脱黏应力有着较大影响。基于微观晶粒结构得出宏观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实现高强铝合金材料的跨尺度分析。

    2017年02期 v.40;No.281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1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烧结工艺对Ni/Al/W含能反应材料性能的影响

    张会华;梁栋;刘桂涛;朱曦光;王志威;陈敏;刘凯;葛文艳;李德林;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Ni/Al/W含能反应材料,对比研究550℃烧结温度下烧结时间对Ni/Al/W含能反应材料密度、抗压强度以及显微组织的影响,并通过烧结样品DSC曲线计算得到不同烧结时间Ni/Al/W材料的反应放热量,分析烧结样品的反应放热特征。研究表明,烧结温度为550℃、烧结时间为1~3 h时,Ni/Al/W材料的密度先降低后升高,抗压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反应放热量不断减小;烧结时间为2 h时,Ni/Al/W含能反应材料具有相对较高的密度、强度和反应放热量,密度达到9.8 g/cm3,准静态压缩强度为1 150 MPa,反应放热量为121.2 J/g。

    2017年02期 v.40;No.281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镁合金表面冷喷涂420不锈钢涂层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戴宇;马冰;陈杰;刘光;崔烺;

    采用冷喷涂技术在AZ80镁合金表面制备420不锈钢耐磨涂层,开展喷涂工艺参数和涂层组织结构研究,并初步比较耐磨涂层与38Cr Si钢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喷枪移动速度的下降,涂层的孔隙率逐渐下降;涂层形成过程中,420不锈钢粉末中的奥氏体相发生应变诱导马氏体相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涂层硬度;涂层在摩擦过程中的摩擦磨损机制表现为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涂层的耐磨性能显著优于38Cr Si钢。

    2017年02期 v.40;No.281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6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信息

  •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采编平台

    编辑部;

    <正>2010年编辑部已开通《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采编平台,网址:www.bckg.cbpt.cnki.net。作者经注册后可进行投稿(请使用Word格式上传稿件)、稿件查询。作者如果收不到稿件编号,请致电编辑部0574-87902254查询。

    2017年02期 v.40;No.281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BT-3F俄罗斯两栖步兵战车

    梓文;

    <正>BT-3F两栖步兵战车于2010年开始研制,是源于BMP-3 IFV的BMP-3F基础上。新型两栖步兵战车有望替代俄罗斯老式MTLB两栖装甲人员输送车。该车基于履带底盘,装甲车体,长为7 m,宽为3.3 m,高为3 m,净战斗质量为18.5 t。该车由3名乘员操纵,最多可载14名士兵。驾驶员位于车体中部,而车长和辅助车长位于驾驶员的两侧,乘员和士兵通过独立

    2017年02期 v.40;No.281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型热处理钛合金

    梓文;

    <正>大西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通过控制排列原子,研制出最强的钛合金材料。据报道,新材料比目前市场所有钛合金的强度提高10%~15%。6年前,大西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研制出具有很高强度和无缺陷的Ti-185合金。从此该工艺也被合作研究单位先进材料公司(ADMA)所使用,该公司是PNNL的合作伙伴,也向航空和其他行业销售先进材料。但是,该团队想要制造强度更高的合金。

    2017年02期 v.40;No.281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致谢本期审稿专家

    <正>~~

    2017年02期 v.40;No.281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7)征订启事

    <正>《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 33-1331/TJ,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004-244X,双月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兵工学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52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科技期刊。本刊为2014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2017年02期 v.40;No.281 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铝颗粒氧化机理与燃烧理论研究进展

    周禹男;刘建忠;王架皓;杨卫娟;周俊虎;

    为对固体推进剂中铝颗粒的点火和燃烧反应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详细介绍铝颗粒的氧化机理和燃烧理论。阐述铝颗粒的两种氧化反应机理:扩散氧化机理和熔散氧化机理,指出不同实验条件导致点火温度差距较大的原因。并通过回顾铝颗粒燃烧模型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半经验模型、化学机理模型和CFD模型的发展。提出未来铝颗粒氧化机理及燃烧的研究方向为复杂氧化气氛下(CO_2和H_2O)的氧化机理及模型研究、促使铝颗粒发生熔散反应的研究、铝颗粒燃烧的CFD模型研究。

    2017年02期 v.40;No.281 12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1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 ]
  • 三维介孔石墨烯的研究进展

    孔令西;侯朝霞;王少洪;王美涵;胡小丹;孙丹;李霖;史鹏;赵蓝蔚;

    三维介孔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在最近已经赢得前所未有的关注,三维介孔结构使石墨烯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较大孔体积、较强的机械强度和较快的电子转移速率。综述三维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能,总结三维介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并对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2017年02期 v.40;No.281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正>尊敬的主编先生: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即第七版)之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4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著录项目包括:题

    2017年02期 v.40;No.28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稿约

    <正>本刊1978年创刊,以促进军民两用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为宗旨,主要报道国内外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材料制备工艺、失效分析、理化测试等方面的科研成果,通过对国内外新材料领域研究热点及研究成果的交流与研讨,促进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优先刊登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和火炬计划项目,等等。重点刊登镁、铝、钛合金材料、复合材料、特种钢材料、高性能陶瓷结构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稀土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密

    2017年02期 v.40;No.281 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